耳聋也有好处
―――于光远先生谈养生(名人养生录)
普权/文
于光远先生,我国著名学者,出生于1915年,是1935年北平“12・9”运动的参加者。他长期在党的机关中担任青年运动工作、政治教育和理论宣传工作、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管理工作。党的第十二大、十三大任中顾问委员。曾任国家科委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等职。他近年来又出版了《碎思录》、《古稀手记》、《细雨闲花》、《窗外的石榴花》等文集。
于光远住在北京的史家胡同,九十年代以来,这位因
癌症和
肝炎几度住院的耄耋老人,竟好像无所不在似的,各地报刊几乎三天两头看得到他的随笔小品,恍如天女散花。
谈及身体,于老坦然地说:“我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当时没有休息,也没有吃药,硬抗了过去。其实这么硬抗是很愚蠢的。从此,耳朵老是嘤嘤声不绝。后来才知道这叫‘
耳鸣’。不过,耳聋也有一个好处:听不见自己不想听的东西,把脑子和时间用在更有意义的地方。”
“我是个不以忙为苦而以忙为乐的人,闲来无事的时候连手脚放在什么地方都是问题,我愿意高度地评价‘忙’:忙是运动,而生命在于运动,为人民的事业永不停息,我愿意。哲学是辨证的,忙和闲似乎是对立的,但又是统一的,我也高度评价‘闲’:闲是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契机。在忙中创造,同时闲也是创造的重要条件,‘闲’有利于冷静思考。正确处理忙闲之道,应该是善于把忙和闲结合起来,能够在忙中保持一点闲的心情。”
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于老把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为8个字,即:
一、勤眼勤、耳勤、手勤、脑勤,五官四肢都勤。
二、正也就是正道直行,这是大聪明,也是大道德。
三、坦也就是真,说真话,做真事,就是待人坦诚,“君子坦荡荡”嘛。
四、深研而究之,探求本质。
五、创要有创新的强烈欲望和兴趣。
六、韧要成功,勇是必要的,但须继之以韧性的战斗。
七、情看人看问题要有丰富的人情味。
八、喜不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或者什么病痛,都要想得开,自找快活,不要自寻烦恼。
于老饮酒,“没什么水平,也从不过量。醉了,身体会不舒服,醉过的人证实了这种说法”。于老饮茶,很有品位,中国茶叶博物馆就是八十年代初由他建议而建立在杭州的。
《健康时报》(2001年10月18日第五版)
到BBS交流写信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