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放射性肠炎

内外合治急性放射性肠炎

时间 : 2009-12-06 16:17:52 来源:yepeizhi.haodf.com

[摘要]

内外合治急性放射性肠炎_医科院肿瘤医院叶霈智大夫个人网站

放射性肠炎是盆腹腔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肠道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肛门坠痛、便血等,多见于宫颈癌及结肠癌患者。在放疗期间或其后较短时间内出现症状为急性放射性肠炎,一般以内科治疗为主。目前西医治疗主要是抗生素,以及肠粘膜营养和保护药物,但治疗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口服配合药物外用治疗急性放射性肠炎,取得较好疗效,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肿瘤是全身脏腑功能失调在局部的表现,乃因虚而患病,由虚致实。肿瘤患者本有正气不足、气血失和,而宫颈癌及结肠癌多以脾肾不足为根本病机,加之射线照射,热毒灼伤肠腑更加伤阴耗气。脾胃健运失司,邪滞于中,气机阻滞不通,肠腑清浊不分,局部气血循行受阻,气血不足以濡养经脉,热邪伤络动血,故而产生腹痛、泄泻、便血等症状。急性放射性肠炎多属虚实夹杂,以脾虚为本、湿热为标;病久迁延,转为慢性,则以肾气亏虚为主。

急性放射性肠炎主要症状为大便质稀次数增多,便带有黏液、脓血,大便时疼痛,肛门或小腹坠胀,舌淡或红,苔白,脉滑数。本病属中医“痢疾”或“泄泻”范畴,证属脾失健运、湿浊热毒内困,治疗当健脾化湿、清热解毒、调和气血。常用党参、白术、白扁豆、山药、芡实、甘草等药健脾益气;以薏苡仁、茯苓、佩兰、陈皮、半夏等药渗化湿浊;以马齿苋、败酱草、黄芩、白屈菜、白头翁、马尾连等清热解毒;用芍药、木香、当归、槐花、枳壳、川芎等药调和气血。

常用方剂为健化清解汤,由生黄芪、炒白术、山药、槐花、侧柏叶、葛根、防风、生薏仁、诃子、木香、赤白芍、马齿苋、白头翁、焦山楂、炙甘草等组成。腹痛明显加元胡、乌药;大便带黏液加车前子、冬瓜仁;泻痢甚者加罂粟壳、石榴皮、赤石脂;血瘀明显者,加川芎、红藤;便血较多者,加三七粉、地榆炭;肾虚不固者加补骨脂、益智仁。病情较重者,可选用乌梅丸加减,原方在《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利”。方中酸甘辛苦复法,寒热并用,刚柔相济,主以厥阴入手,温阳滋阴,疏泄通降,兼顾阳明与少阳,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用治放射性肠炎,契合病机,每收良效。

中药煎剂熏洗或保留灌肠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或肠道病变局部,其治法与内服汤药同理,常以燥湿解毒凉血立法。常用药物:苍术、黄柏、白及、鸡血藤、银花藤、防风、白芷、白头翁、紫草、炙甘草。肛门肿痛明显加芒硝、丹皮;便血较多加紫草、地榆炭、侧柏叶;坠胀明显加焦槟榔、枳壳。

王某,男,44岁,2007年1月11日初诊,结肠癌术后放疗第5天,乏力,口干,纳食尚可,午后肛门坠胀明显,大便量少,排之不畅,8―10次/日,无便血、腹痛,舌淡苔薄少津,脉濡细。证属脾失健运,清阳不升,兼有阴伤,立法健脾升清,佐以清热养阴:生黄芪30g、太子参15g、山药15g、升麻10g、葛根30g、白芍20g、枳壳10g、煨木香6g、鸡血藤30g、败酱草30g、马尾连12g、知母10g、炙甘草6g,5付水煎服,日一剂。灌肠药物:苍术12g、黄柏15g、银花藤15g、防风10g、白芷10g、白头翁15g、焦槟榔12g、枳壳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10g,5付浓煎灌肠,早晚各一次。1月15日复诊,肛门坠痛明显减轻,大便2―3次/日,乏力稍缓解,继以前法进退,一周后诸症渐复。

急性放射性肠炎单独采用中药内服治疗起效较慢,且对肛门肿胀、坠痛等症缓解不理想。中药煎剂保留灌肠避免了中药口服对胃粘膜的刺激,对年老、脾胃虚弱者尤宜,且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尤其适用于放射性直肠炎及低位放射性结肠炎。熏洗法适用于肛门局部症状明显者,可以单独使用或同时配合汤药内服以增强疗效。气虚明显者,可加大黄芪用量至60g;气虚下陷者,宜重用葛根,加用升麻;脾肾虚寒者加用四神丸。大肠为六腑之一,以通降为顺,收敛止泻药物用量不宜过大,以免留邪;外治药物用量较之内服宜适当加大。此外,笔者初步观察发现,在放射治疗早期即开始应用中药,对急性放射性肠炎有一定预防作用,这与部分文献报道一致[1],符合中医“治未病”的治疗思路。尽管目前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报道很多,但其中许多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评价,具体防治效果、中药最佳切入时间和作用机理仍有待深入观察研究。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内外合治急性放射...”相似的文章

更多>>

放射性肠炎疾病

钡剂检查小肠,可见病变常以回肠末端为主,充钡时,可见管腔不规则狭窄,并因粘连而牵拉成角,形成芒刺样阴影,肠壁增厚,肠曲间距增宽,也可见肠腔结节样充盈缺损,与炎性肠病相似,排空时小肠正常羽毛状粘膜纹消失...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