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11:30:23 来源:www.alyisheng.com
尹礼烘医生在阿亮医生发表的文章,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其他纵隔、胸壁的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肺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放射剂量、肺部的照射面积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关。病理变化表现为急性期的渗出性炎症反应和慢性期的广泛肺组织纤维化。临床表现变化大,轻症者可无症状,多数于放射治疗后2-3月出现症状。个别于停止放射治疗后半年始出现症状,常见的症状:刺激性干咳;气促,活动后加剧;胸痛;伴或不伴有发热,以低热为多;引起放射性食管炎时可有吞咽困难;重症者因广泛的肺纤维化病变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如呼吸困难、紫绀、甚至死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急性期炎症有一定控制作用。胸部放射局部可见皮肤萎缩变硬。检查肺部多数无阳性体征。当出现广泛肺纤维化时,肺泡呼吸音普遍减弱可闻及捻发音(Velcro罗音)。如继发细菌感染,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发肺心病时,可有右心衰竭体征。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一般并不复杂,可根据如下依据进行诊断:有放射性治疗史;病人有干性呛咳、进行性气急及肺部的Velcro罗音具有特征性;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部炎症或纤维化表现。多于停止放射治疗一个月后出现。急性期表现为在照射肺野出现片状或溶合成大片、致密的模糊阴影,其间隐约可见网状阴影,与支气管肺炎或肺水肿极为相似。慢性期表现为肺纤维化,呈网状,条索状或团块状收缩阴影,主要分布于肺门或纵隔两侧及其他放射肺野。由于肺纤维收缩,气管、心脏向患侧移位,同侧横膈抬高,正常肺组织产生代偿性肺气肿。发生肺动脉高压时,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或右心肥大。常有胸腔积液特征。特别注意的是需与肺转移性癌相鉴别,如果将放射性肺部损伤误作为肺转移性肿瘤,继续放疗,可造成死亡。放射性肺损伤的部位一般与照射野相符,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肺纤维化后病灶会回缩,而转移癌会继续增大。为了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应严格掌握放射野、时间和剂量,以尽量避免肺部的损伤。如果得了“放射性肺炎”,患者一般可选用口服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重症者可静滴地塞米松。合并肺部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患者一定不能焦急,家人更要做好家庭护理。(一)积极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家人需多陪伴病人,给予生活上的照顾。(二)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呼吸次数及深浅情况,如病人出现口唇紫绀,呼吸困难时应取半卧位,给予氧气吸入,有条件可静滴强的松或地塞米松等,以缓解症状。(三)每天要观察体温变化,轻度发热可予以30%酒精或温水擦浴。推拿涌泉穴,合谷穴,曲池穴等,重者可用激素、抗生素静滴。中药降温可用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四)注意病人咳嗽的变化和伴随症状,对有痰不易咳出者,可轻拍背部,由下往上帮助排痰。口服甘草合剂。如病人干咳不能入睡时,可口服可待因0.3克。(五)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室内温度一般在18~20℃为宜,湿度以60%~65%为佳。
(六)注意定时更换衣服、床单、被褥。保持口腔清洁,增加病人抗病能力,预防交叉感染。吸烟者一定要戒烟。
中医药辨证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与激素治疗效果相同似,而且又避免了激素副作用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病因病机:肺是对放射线较敏感的脏器之一,正常的肺组织在胸部的放射治疗时也会受到损伤。放射线直接损伤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发生肺水肿,继之小血管和支气管坏死,逐渐出现肺纤维化和肺硬化。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种毒热性杀伤因素,属热毒之邪,热能化火,灼伤肺脏,耗伤阴液。癌症病人正气不足,痰瘀内结。放射治疗使热邪伤阴,正不胜邪,热毒之邪与痰瘀互结,耗伤肺阴,灼伤肺络,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产生咳喘气促、呼吸困难,甚至紫绀等呼吸道症状。本病属本虚标实,阴伤、气虚、血瘀、热毒是其基本病机,治疗时根据不同阶段采取滋阴、益气、化瘀、解毒等治法。专家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表现进行辨证施治,一般常分为以下三型:一、阴伤肺燥:多见于放疗后1~3个月,主要表现有刺激性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痛,口干喜冷饮,胸闷心烦,或伴低热,纳食不香,舌红少苔缺津,脉细数。治以滋阴清热,润肺生津,用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加减,常用药有麦冬、人参、半夏、阿胶、石膏、枇杷叶、竹茹、竹叶、天花粉、川贝、沙参、玉竹、百合、白薇等。二、肺脾气虚兼血瘀:病人素体脾虚,加之放疗损伤,病程迁延,咳嗽反复发作,痰粘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早晨咳痰较多,常伴胃脘痞满,纳差呕恶,乏力懒动,大便稀溏,小便数,舌质紫黯,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滑或滑细。治以补肺健脾,祛湿化瘀,以生姜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味,常用药可选人参、黄芪、茯苓、陈皮、法半夏、白术、苍术、川朴、八月扎、红花、露蜂房等。三、热毒炽盛、痰热郁肺:放疗后血管渗透性增强,肺泡间质水肿,易合并肺部感染,而使热毒和痰火内郁。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咳嗽痰多,痰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咳甚胸痛或咳血,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以清金化痰汤、千金苇茎汤加减,用药常选桑白皮、黄芩、山栀子、知母、鱼腥草、金银花、连翘、红藤、薏苡仁、冬瓜子、贝母、栝楼、桔梗、芦根等。
南昌大学四附院肿瘤科尹礼烘发表于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