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3:17:45 来源:www.shenbing91.cn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分几类呢?严重吗?下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疾病别称:膜增生性肾炎 系膜增生性肾炎 肾小球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定义】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
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怎么回事?分几类呢?严重吗?下面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疾病别称:膜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肾小球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定义】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MsPGN)是根据光镜所见的一种病理形态学诊断的肾炎,是一组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为主要特征的肾小球疾病。本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IgA肾病已成为独立的肾小球疾病类型,其余的统称为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non-IgAMsPGN),简称系膜增生性肾炎。此外,国外有学者将IgM沉积为主的sPGN称为IgM肾病。该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据统计,该型肾炎占成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活检病例的24.7%~30.3%。本病临床上表现为隐匿性肾小球疾病[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慢性肾小球炎及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发病人群】本病多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及青年,儿童发病多见于3~15岁,平均年龄8岁,成人的平均发病年龄25岁。男性发病率稍多于女性。【特点】临床表现多样化,几乎各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均可见于其中。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类】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又可分为4种:①系膜沉积物以IgA为主。②系膜沉积物以IgM为主。③有其他形式的Ig及(或)C3沉积。④没有Ig或C3沉积。另根据其免疫病理,又将其分为IgA肾病(以IgA沉积为主)及非IgA肾病两大类。【症状体征】1.轻者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重者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患者中30%~100%的病例有镜下血尿,20%~30%有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蛋白尿从微量到大量或肾病综合征表现者均有,多数患者表现为中等量选择性蛋白尿;30%病例出现轻度高血压,发病初期绝大多数肾功能正常,后期有10%~25%的病例出现肾功能减退。3.部分病人有腰痛,可能与肉眼血尿有关。【病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病因仍未明确。部分病例起病前有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但病原不明,感染对本病确切的作用也不清楚。【诊断】MsPGN临床表现呈多样化,如起病隐匿(无前驱感染)或以急性肾炎综合征(有前驱感染)、肾病综合征、无症状性蛋白尿和(或)血尿等方式起病;本病常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和非选择性蛋白尿,伴或不伴高血压等急性肾炎表现,特别是青少年,有以上情况者,应怀疑本病。确诊仍依赖肾活检检查,其特点是弥漫性肾小球系膜增生,以及弥漫性系膜区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无内皮细胞及小管、肾间质损害。尽管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可以确诊大多数原发性系膜增生性肾炎,但本病在临床和病理上许多方面与微小病变肾病及局灶节段性硬化相似,3种病变在病理学上存在相互重叠和转换,故对上述3种病变的病理归属仍有争议。当系膜增生显著,少数毛细血管襻呈节段性内皮下插入改变时,与膜增生性肾炎的划分也有争论。另外,本病病理学改变也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Ⅱ型、过敏性紫癜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肾脏病变和遗传性肾炎等,需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表现予以鉴别方可确诊。【检查】1.尿液检查常有明显异常,镜检可见肾小球源性血尿,尿中红细胞呈多形性改变,血尿发生率占70%~90%,常为镜下血尿。尿蛋白常为非选择性。尿中可出现C3和α2巨球蛋白等大分子蛋白。2.血液检查肾功能早期大多正常,少数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血清IgG水平可轻度下降,极少数病例C4水平降低,部分病例血中IgM或IgG循环免疫复合物呈阳性。血清IgA水平不高,补体C3正常,抗链菌素“O”滴度一般正常,抗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阴性。其他辅助检查:我是肾小球肾炎吗?问问在线医生(点击即可咨询)1.光镜系膜细胞的弥漫性增生为本病的基本病理特点,可伴有系膜区的增宽。此病变通常影响80%以上的肾小球,多数肾小球病变程度相似,称为弥漫性增生。早期以系膜细胞数增多为主,在中等病变中每个系膜区的系膜细胞数为4~5个。而在较严重的病变中,每个系膜区的系膜细胞数多在5个以上,系膜区还可见单核细胞浸润。Masson染色约50%的病例可见系膜区嗜复红免疫复合物沉积。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正常,毛细管腔开放较好。大多数病例肾小管、间质组织及肾内小动脉正常。2.电镜肾活检可见50%以上的系膜区有电子致密物沉积,成分尚不清楚,可能包含IgM成分。在一些患者中可发现内皮下电子致密物,但很少发现毛细血管壁内有电子致密物。上皮细胞足突可呈弥漫性肿胀或消失,偶见胞质破碎。常见轻微的基底膜改变,如基底膜增厚或不规则。3.免疫荧光主要有4种表现:①以IgM为主的免疫球蛋白伴或不伴C3沉积,系膜区常有IgM沉积。②58%的患者有IgG和C3沉积。③仅有补体C3沉积。④无任何沉积物,免疫病理检查阴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acutediffuseproliferativeglomerulonephritis),是最常见、预后最好的一种肾小球肾炎。多发生于链球菌或其它细菌和病毒感染之后,又有感染后肾炎之称。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