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3:17:20 来源:www.xjguke.cn
腓总神经压迫综合症又称腓总神经嵌压症,是指胭窝至腓骨颈段腓总神经受压而引起的病变。坐骨神经至大腿下1/3处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从胭窝处沿股二头肌腱内侧深面向外下方走行,到腓骨头后外侧,绕过腓骨
腓总神经压迫综合症又称腓总神经嵌压症,是指胭窝至腓骨颈段腓总神经受压而引起的病变。
【病因】
坐骨神经至大腿下1/3处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腓总神经从胭窝处沿股二头肌腱内侧深面向外下方走行,到腓骨头后外侧,绕过腓骨颈的外方,穿过腓骨长肌至腓骨颈的前面,分为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腓浅神经走行于腓骨长短肌之间,运动支支配小腿外侧肌群;感觉支于小腿中、下1/3处穿出筋膜,支配小腿外侧,足背和趾背皮肤。腓深神经走行于胫骨前肌和拇长伸肌之间,其肌支支配小腿胫前肌群。有分支沿胫前血管及足背血管走行。穿出踝前十字韧带后,分出一肌支支配趾短伸肌,另一支沿足背血管支配第一趾间隙背侧皮肤感觉。任何致压因素使腓总神经受压时,均可引起腓总神经支配区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常见的致压原因有:胫骨外侧平台骨折,腓骨头颈处骨折,胭窝部外侧软组织挫伤或牵拉伤、石膏和小夹板的压迫,长时间的固定性体位压迫(如小腿置于硬枕时间过长,长时间交腿端坐,长时间蹲位或跪位)等,少数病人因手术后瘢痕挛缩或胫骨结节骨牵引所致,也可因肿瘤或囊肿引起。以上因素,有的是直接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缺血与变性,有的为神经周围组织水肿,炎症性反应继发瘢痕挛缩,压迫神经使之缺血变性而发病。
【病理】
周围神经嵌压后,可引起以下三个方面的病理改变:①引起程度轻重不等的损伤性炎症反应。②继而引起即时的或迟延的缺血性改变。③还将导致神经鞘内的疤痕性改变。
1.损伤反应神经干外层为神经外膜,外膜内层有若干神经束,数量不等,每一根神经束又有束膜包裹。每一神经束内包括有许多神经纤维,每一神经纤维又为神经内膜所包裹。
各神经膜之间有稠密的显微血管网联系着,这些显微血管网是受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
当刺激交感神经链时,可引起微血管的收缩,并同时引起血流减缓等现象,其中尤以动脉的收缩为广泛,以致可观察到只有少数红细胞通过,或有许多或部分毛细血管完全停止了血流通过,在神经鞘内的显微血循环,也有着显微血循环侧支与外界的显微血循环相联系。
神经束膜是一多层膜,每层由多角形细胞所组成,彼此紧密连接。束膜的生理功能很独特,具有渗透屏障的功能。神经束内环境的维持是依靠两个方面来完成的:①通过在神经内膜内的显微血管的正常通透性;②通过神经外膜的正常通透性。神经束膜内环境,保持和维护体液与组织的代谢物的交换。有人通过实验观察到,当神经挫伤或嵌压后,神经束膜将不能维持正常的阻障作用,可以引起损伤性炎症反应,渗出液中的白蛋白渗入。这种不正常的渗入现象,从伤后开始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并因而引起神经内膜水肿,这种水肿可损害神经功能。首先是神经纤维的损害,继之是纤维化和瘢痕形成。神经受损害后,几乎立即便有含蛋白的渗出物,并在受压后几天,在受损神经的远端的神经血管外的白蛋白相继增加,充斥在神经内膜间隙内,这种因神经损伤性炎症所致的通透性增加,可持续数周,最少2周。
另外,在神经鞘膜内的微血管壁,有肥大细胞排列,它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能综合、贮存和平衡它所含的肝素和生物胺,这些物质在正常情况下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当因损伤即逸出细胞外后,可对血管的通透性起到直接的和重要的作用,对周围神经挤压损伤后的水肿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有临床意义的是肥大细胞所释放的内源性化学物质,如组织胺、血清素及5一羟色胺等,有的具有致痛作用。显然,神经外膜、神经束膜、神经内膜及其微循环功能,在周围神经受挤压后的病理反应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
2。显微血管通透性增加神经内显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是周围神受压挤损伤后引起的重要病理反应之一。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及含有丰富蛋白渗出物的增多,是所有组织炎性反应的共同现象。在损伤的周围神经中,神经鞘膜内水肿可明显改变其正常微循环,纤维母细胞的侵入,可使神经鞘内有瘢痕形成。神经内营养血管的通透性在周围神经损伤中有着重要意义。实验证明,用放射线核素或荧光素标记了的白蛋白,在正常情况下,神经外膜的血管只允许少量通过,但并不能通过神经束膜;当神经受到挤压损伤后,神经内的显微血管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出现通透性增加,白蛋白将渗到神经束内,给神经内膜或神经内间隙带来损害,甚至是不可逆的损害。神经内显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常见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机械性损伤:当腓总神经受到挤、压、挫、扎等损伤后,几乎立即就会在有创伤的部位出现白蛋白的渗出,以后,渗到血管外的白蛋白可迅速扩散到远端的神经间隙。另外,稍待些时日,还可引起第二个高峰,即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这常常发生在损伤后2周左右。由于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在损伤处的远端,血管的肥大细胞释放炎性化学介质,这些介质都是致炎甚至致痛的物质。
(2)缺血性改变:当腓总神经受到挤压等损伤后,神经血供将致不同程度的改变,神经将因缺血产生病理效应。实验证明,当神经受到30~90分钟的血供中断时,其功能即可产生不可逆的改变。但也有一些动物实验中,神经缺血延长到5~6小时,仍可迅速恢复其功能。神经缺血性改变可引起神经功能的变质,以致神经受压处以远的部位麻痹、麻木及废用。
3.腓总神经受压后引起的肌萎缩它不仅影响到神经的传导,同时也对神经纤维轴突内轴浆运输功能起作用,因为后者有供应神经营养作用。通过轴浆流动可将含有递质的囊泡及某些营养物质运输到轴突末梢,当神经冲动到达末梢时,末梢释放递质,进而改变所支配组织的机能活动,这一作用称为神经的机能作用。神经末梢还能经常释放某种营养物质,持续地调节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称为神经的营养作用,它与神经冲动无关。当支配肌肉运动的腓总神经损伤后,肌肉的糖元合成减慢,蛋白分解加速,肌肉逐渐萎缩,长期压迫传出神经纤维轴突,也将引起同样的后果。因此,腓总神经受嵌压后,不仅有腓总神经支配区域内的肌力减弱,感觉障碍,同时,其供应的相应节段的肌肉也将出现萎缩变细。
如需了解更多骨科知识,请拨打上海西郊骨科医院全国公益免费电话:400-820-2825.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