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页 1)

时间 : 2009-12-06 01:32:45 来源:bbs.haoyisheng.com

[摘要]

好医生论坛 好医生论坛为医疗人员搭建互联网的讨论平台。 - Discuz! Archiver

mofacz发表于2007-7-2023:09

肺泡蛋白沉积症请问肺泡蛋白沉积症在哪里诊断较多,各位碰到多吗?这种疾病应属罕见疾病,有没有1年中超过30余例的?

56176023发表于2007-8-409:58

Re:肺泡蛋白沉积症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alveolusproteindepositionsickness);一种罕见病。肺泡有蛋白样物质沉积o使肺内出现病变。约1/3病人无症状o临床表现有发热o继以间歇期o以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低热。咳嗽p咯痰p胸痛p体重减轻等。X射线胸部检查肺内病变类似急性肺水肿。病因未明o本病于1958年首次报告时命名为肺泡蛋白沉积症o至今仍沿用这一病名。


病因和发病机理据报告o自7~8个月的婴儿至72岁的老人均有患肺泡蛋白沉积症者o但以30~50岁者居多。男性约为女性的3倍。


分析表明肺泡腔内沉积的颗粒状和絮状物o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同属脂蛋白o富含磷脂o均为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强阳性o在化学结构上两者也基本相同。电镜下o肺泡沉着物并不全是无定形者o而有许多迭层状小体o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下所见的过碘酸希夫氏染色阳性颗粒o与I型肺泡细胞中的迭层状小体相同。因而推想o本病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过度分泌而清除减慢所致o或为异常型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动物实验发现o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II型细胞产生后排入肺泡腔。在实验动物肺泡蛋白沉积症时o这种排入肺泡腔的过程增强。排入肺泡腔的迭层小体迅速被巨噬细胞吞噬o巨噬细胞因而胀大o其活动力显著减弱o终于破裂o于是迭层小体在肺泡内不断贮积o即成肺泡蛋白沉积症。因而肺泡清除机制减退可能也是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迭层小体经巨噬细胞处理后失去活性o且能抑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活性。


鉴于约半数病人经常接触各种粉尘或有害气体o且以硅尘长期给鼠吸入o可使动物患肺泡蛋白沉积症o故认为本病可能是肺泡对化学性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但尚有半数左右病例无此线索o因此确切的病因尚待进一步探索。


病肺重量增加o在水中下沉。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肺泡胀大p肺泡腔p呼吸细支气管甚至小的细支气管均充满嗜伊红颗粒物质o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电镜下o这种颗粒为迭层状小体。肺泡壁及肺泡结构正常o邻近的肺泡壁可见大量巨噬细胞。


肺功能检查呈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o最大通气量及用力呼气肺活量/肺活量比值正常。弥散功能减低。


临床表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症状o发热o进行性呼吸困难o咳嗽p咯痰p胸痛o体重减轻o有时痰中带血。约1/5病人发病急且重o多因并发感染所致。体征较X射线表现明显为轻o此为本病之特点o可有肺下部湿舂o晚期可出现紫绀及杵状指。


X射线表现o多数为双侧对称细结节状阴影o病变大多融合o境界模糊。不少病例病变从肺门向外放射o呈蝴蝶状o有如急性肺水肿。


诊断与治疗本病之X射线病变极像急性肺水肿o但缺少临床症状与体征o两者极不相称。此种情况几乎仅见于肺泡蛋白沉积症o因此初步诊断困难不大o肺泡灌洗液作过碘酸希夫氏染色可进一步支持诊断。但急性发作病例常误诊为肺炎o以后临床过程可提示有本病的可能o确诊须依靠肺活检。本病须与肺水肿o支气管肺炎o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及肺结核等鉴别。


本病无特殊治疗o60~70%的成人患者可自行恢复o约有20~25%的病人于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o偶死于肺心病。小儿患者几乎全部死亡。皮质激素对本病无效。近年来o用双腔管作肺灌洗疗法o可获得较好疗效o但可复发。

页:[1]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肺泡蛋白沉积症(页...”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疾病

胸部X线可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影,斑片状影或大片实变影。 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学检查,示肺泡腔内充满PAS阳性的粗颗粒状物质,肺泡灌洗液可见大量无定形的碎片,常伴PAS染色阳性的巨噬细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