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呼吸困难、胸腔积液
病历摘要
患儿,男性,2岁2个月。因“发热8天,伴咳嗽、气促3天”入院。
患儿于2003年6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在38℃左右,无抽搐,无
寒战,伴阵发性腹痛,以脐周痛为剧,无呕吐及腹泻,无呕血及黑便,有流清涕,无明显咳嗽及气急。即去当地医院求治,查血常规示WBC58.5×109/L,N12%,L28%,E60%,Hb106g/L,PLT511×109/L。拟诊为“类白血病反应,上
呼吸道感染”,予静滴阿莫西林针1.0/d,欧乐施1.0/d治疗5天,患儿发热有好转,腹痛也减轻。但于6月16日起患儿又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之间,无寒战,无抽搐,但出现阵发性咳嗽,气促,并迅速加剧。次日即去当地医院复诊,拍胸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右肺炎。胸部B超示左胸腔积液,血常规示41.8×109/L,N80.7%,L18.3%,PLT395×109/L,拟诊为“脓胸,肺炎”,予阿乐欣、罗氏芬静滴治疗1天,患儿病情无改善,于2003年6月18日来本院门诊求治,遂收住入院。
既往史
患儿既往体制尚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肺炎、哮喘”病史,无重大疾病史,无手术、外伤史,否认中毒、输血史。
个人史
出生于浙江上虞,有玩喝生河水习惯,否认生食石蟹、|蛄史。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预防接种按计划进行,有卡介苗接种史,否认结核接触史。
家族史
无类似病史,无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无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查体
T38.3℃,P148次/分,R50次/分,BP86/60mmHg,急性病容,神清,
精神萎靡,面色苍黄,反应尚可,气促显著,上唇轻度
发绀,可见三凹征,皮肤粘膜无黄染,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四肢末梢循环尚可,咽部稍充血,颈软,无抵抗,右侧呼吸运动大于左侧,左侧胸部触觉语颤显著减低,左胸口诊呈清音,左肺呼吸音显著减低,两肺未闻及湿罗音,偶闻及少许干罗音。心搏动右移,心率150~160次/分,律齐,心音强,无明显杂音,全腹软,有腹胀,未及包块,肝肋下2.5cm,质软,边锐,脾肋下2cm,质软,左侧腹股沟见突出物,软,无压痛,四肢关节无红、肿、热及压痛,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诊治经过
患儿,男性,2岁2个月,急性起病,主要临床特点为持续发热伴咳嗽、气促,阵发性腹痛,病情进展较快,有肝、脾肿大,大量胸腔积液,外周血象示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因此考虑有以下几种可能:⑴细菌性肺炎并发胸腔炎、胸腔积液、败血症:患儿发病急,进展快,病情较凶险,有发热、咳嗽、气促、大量胸腔积液、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增高明显,故考虑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并考虑毒力较强的细菌感染可能性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需行血培养、胸水常规及培养检查以明确诊断。⑵结核性胸膜炎:患儿有发热、咳嗽、气促、胸腔大量积液,需排除结核感染可能。但患儿无结核接触史,目前依据不足,应进一步左PPD试验、血结核抗体检查、痰及胸水结核杆菌培养等检查。⑶肿瘤:小儿比较少见,但需进一步排除,可行胸水找肿瘤细胞检查,另外患儿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有肝脾肿大、贫血,需排除血液系统肿瘤可能,必要时做骨穿检查以协助诊断。⑷寄生虫感染性胸膜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较高,外院曾有一次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较高达60%,故需排除寄生虫感染可能,可复查血常规等检查。
入院后患儿病情较重,较凶险,即予床边胸片及胸部B超检查,提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即请外科会诊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予万古霉素、复达欣静滴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入院后检查:血WBC25.4×109/L,N61.5%,L20%,E7.2%,Hb110g/L,PLT331×109/L,血CRP149mg/L,ESR65mm/h,生化无明显异常。6月18日胸水常规示黄红色,李凡他试验阳性,混浊,白细胞计数13900/ul,N22%,L3%,嗜酸性70%,间质细胞5%。6月19日胸水常规示黄红色,混浊,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4400/ul,N19%,L8%,嗜酸性69%,间质细胞4%。胸水细菌培养2次均阳性,胸水涂片找抗酸菌2次均阳性,胸水找寄生虫阴性,胸水找肿瘤细胞阴性,血培养阴性,PPD试验阴性。
患儿入院后经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但大量胸腔积液原因未明。根据目前情况肿瘤、结核感染可基本排除。但有一点引起我们的重视,该患儿2次胸水常规检查细胞数均增高,且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达70%左右,这使我们告诉怀疑该患儿可能为寄生虫感染引起。因此与生科院寄生虫研究所联系,送胸水、血清标本做寄生虫抗体检查,结果胸水及血清肺血吸虫抗体均阳性。所做肺吸虫抗原皮试试验、结果阳性,确诊为肺吸虫病。
至此患儿诊断明确,为肺吸虫病,即予停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改用7吡喹酮片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于7月3日出院。
讨论
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寄生人体所致的慢性地方性寄生虫病,临床以咳嗽、胸痛、咯血为主要症状。并殖吸虫除入侵人肺外,还可侵袭脑、皮下和胸膜腔等多处部位,并出现明显症状。该病在儿科临床比较少见。
本病在亚洲较多见,人食用了未煮熟的含有囊幼的淡水蟹、|蛄或淡水虾即被感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该患儿幼玩喝河水的习惯。
凡在流行区曾生食或半生食过螃蟹或|蛄,或生饮淡水者,均有肺吸虫感染的可能。若出现长期咳嗽、咳出血性或铁锈色痰液,伴皮下游走性结节或包块;或发生原因不明的心包积液、胸
腹水;或头痛、癫痫等脑部症状,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宜做血常规,血嗜酸粒细胞比例或计数检查,免疫学检查如皮试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病原检查等明确诊断。上一篇: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宝贵经验下一篇:《医学英语开口说》第28期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医学资料相关内容・◇◇◇【中级申请】lone_king中级申请成功,谢谢大家支持!◇◇◇・能行吗?・【招聘】招聘医学文案・Re:【BLOG】t☆★☆r音乐照耀下的美丽心情t☆★☆r・jjjjjj・Re:[转帖]12岁女孩供四个大学生哥哥--不哭算你厉害・【求助】胸腺退化后,T淋巴细胞又是在哪分化的呢?・Re:请教celan老师,这两个化合物的2位碳怎么确定构型?・Re:【求助】北京地区药品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