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肺性脑病

穴位注射治疗肺性脑病

时间 : 2009-12-06 19:06:44 来源:www.qihuang99.com

[摘要]

肺性脑病是一种危重症,死亡率高,笔者近十年来应用穴位注射治疗21例肺性脑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0~60岁者4例,61~70岁者10例,>70岁者7例;慢性

《何澹安医案》咳嗽22・中医拔罐|中医也可戒烟?拔罐是奇招
・中成药资讯|中药注射剂安全吗解读我国
・生活饮食|秋季吃螃蟹八项注意减少吃
・百家医说|张镜人学术观点
・名家养生|摩耳健肾养生法

肺性脑病是一种危重症,死亡率高,笔者近十年来应用穴位注射治疗21例肺性脑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21例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50~60岁者4例,61~70岁者10例,>70岁者7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致肺性脑病者16例,哮喘并发肺气肿致肺性脑病者3例,严重肺结核并呼衰致肺性脑病者2例。轻型4例,中型14例,重型3例。

  治疗方法

  在应用激素、平喘药和人工呼吸机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穴位注射。方法是:取大椎穴和双侧肺俞穴。穴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抽取东莨菪碱0.3~0.45mg、地塞米松10mg、庆大霉素8万u,以5.5号或6号针头进行穴位注射,进针深度一般为1.5~2cm,无需提插,直接于每个穴位注入1/3的药液。病情重者,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1次。

  为巩固疗效,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对中型以上患者可在250ml液体中加入0.3mg东莨菪碱缓慢静脉滴注。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意识恢复正常,精神症状完全消失;好转:意识恢复正常,精神症状减轻或遗留片断幻觉、妄想及肌肉抽动;无效:意识及精神症状无恢复。

  本组轻型和中型共18例均治愈,1例重型患者昏迷时间长达14小时,全身极度衰竭,治疗无效而死亡,另2例重型患者昏迷时间分别为12h、9h,其中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抢救治疗均在20h左右意识逐渐转清,上消化道出血停止。抢救成功率95%。意识恢复时间最短30min,大部分为6小时,最长达24小时。

  治疗过程中,轻型嗜睡患者可出现阿托品化症状,但可逐渐转为正常,中重型患者的神志多直接逐渐转清。

  肺性脑病由慢性肺部疾病引起,多因肺部疾患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阻塞,肺泡内氧分压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使脑组织缺氧,使脑细胞代谢、中枢及周围神经细胞传导功能受损,产生颅内高压及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因此如何解决呼吸道的通畅问题,以改善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是抢救肺性脑病的关键。本疗法以快速改善呼吸道的通气功能为主要治疗途径,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背为肺之府,是治疗肺部疾患的主要部位。大椎、肺俞均为背部穴位,其位置与胸腔脏器的交感神经在脊髓中处于相同平面,针刺以上穴位对交感神经可产生兴奋作用,使支气管平滑肌扩张,从而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

  东莨菪碱既具有平滑肌扩张作用,又有使增生的支气管粘液腺泡分泌减少和改善支气管纤毛运动的功能,还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功能,能使呼吸道通气功能明显改善,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解除了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状态及其对脑组织的损害,使脑细胞代谢和中枢及周围神经组织功能得以恢复。东莨菪碱有使痉挛的微血管扩张和促进微动脉和前毛细血管自律运动的功能,还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加快血液流速的功能,以达到改善脑微循环,解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促使肺性脑病痊愈。

  地塞米松可预防和抑制肺部的炎性反应,减少组胺的形成,以减少肺部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改善呼吸道通气功能。庆大霉素具有抗炎作用。

  以上药物和穴位刺激的联合效应,达到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相关文章导读:
收藏到: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穴位注射治疗肺性...”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肺性脑病疾病

1、血气分析可见PaCO2增高,二氧化碳结合力 增高,标准碳酸氢盐(SB)和剩记碱(BE)的含量增加及血pH值降低。 2、脑脊液压力 升高,红细胞增加等。 3、脑电图呈不同程度弥漫性慢性波性异常,且可有阵发性变化...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