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19:20:14 来源:www.med66.com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61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氧流量为1~3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6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关键词】纳洛酮 Ⅱ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
Ⅱ型呼吸衰竭会导致严重的低氧及高碳酸血症,使患者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呼吸困难、紫绀、电解质和酸碱代谢失衡甚至昏迷等,可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是我们急诊科常见急危重症。纳洛酮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其可直接、有效地拮抗和逆转β-内啡肽所致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作用,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发挥治疗作用[1]。我科应用纳洛酮治疗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取得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近3年(2002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急诊科所收治的Ⅱ型呼吸衰竭伴肺性脑病患者6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内“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2]。将入选61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5~85岁,平均73.84±4.98岁;病程5~20年,平均10.97±4.29年。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3~85岁,平均73.23±5.36岁;病程4~20年,平均9.80±3.81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咳、痰、喘及意识障碍,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值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为30%~40%,氧流量为1~3L/min,鼻导管给氧法),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公司生产,0.4mg/支),首剂负荷量0.8m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2mg加入生理盐水60ml中,每日2次,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泵入,一天泵入纳洛酮总剂量为4mg,连用3天。
1.3 观察方法患者临床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血压;均于治疗前、治疗后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血糖、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检查。
1.4 疗效判定显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明显改善,意识状态在24h内由谵妄、躁动、昏迷转为清醒;有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有改善,意识状态在24~48h内转为清醒;无效:治疗后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没有改善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各项参数以±s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1.0版统计软件统计。
2.1 经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经Ridit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变化情况见表2、表3.结果表明经治疗后,两组在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情况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注:治疗前后组内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对照,P<0.05
表3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
注:治疗前后组内对照,△P<0.01;治疗后组间对照,P<0.05
2.3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无明显抽搐、烦躁,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未出现皮疹、皮肤发痒等药物过敏反应,注射局部无红肿、硬结等症状、无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
Ⅱ型呼吸衰竭因肺通气功能障碍引起,其发生的机制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呼吸动力和呼吸阻力的不平衡[3]。临床研究已证实,在机体发生Ⅱ型呼吸衰竭时,体内的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4],β-内啡肽系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主要来源于下丘脑和垂体,β-内啡肽能抑制呼吸中枢,减少呼吸冲动,使呼吸动力进一步不足,导致呼吸困难,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使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趋严重,形成恶性循环[5]。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心、肺、脑及循环功能损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多表现为躁动、谵妄,甚至昏迷。
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而无激动活性,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比β-内啡肽强,其可直接、有效地拮抗和逆转β-内啡肽介导的各种效应[6],纳洛酮容易透过血脑屏障迅速发挥作用,产生强有力的兴奋呼吸中枢作用,阻断β-内啡肽所致呼吸抑制的病理过程,从而阻断恶性循环,改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改善脑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促进意识恢复。
纳洛酮静脉给药起效较快,它的药物代谢半衰期较短(60~90min),首剂给予负荷量,以后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泵入有助于快速不间断有效拮抗β-内啡肽,使病情不易反复。
本文治疗结果显示纳洛酮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经治疗后,两组在咳、痰、喘症状,意识状态及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明显改善作用(P<0.01),但纳洛酮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P<0.05)。我们认为对于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的治疗,在积极控制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解痉平喘,止咳化痰,保持气道通畅,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及早应用纳洛酮是安全有效的,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孟宪芳。纳洛酮在临床急诊中的应用进展。综合临床医学,1997,13(6):50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规范。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4):199。
3.崔祥宾,王鸣歧,萨藤三。实用肺脏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8-600.
4.陈天铎,董晨明。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作用的评价。急诊医学,2000,9(1):5-7。
5.季蓉,何权瀛。内源性阿片肽在呼吸调控中的作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7):440。
6.徐淑云。临床药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1。
您的位置:医学教育网>>中药/药学理论>>药学相关专业知识>>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