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
宝宝抗病力弱,天冷时患上
呼吸道感染后,很容易往下蔓延,转成支气管炎或肺炎。
可宝宝患了肺炎后,并不一定像大孩子那样表现出咳嗽、发烧的症状。经常是妈咪抱着
去医院时,病情已发展得很危险了。可见,肺炎极大地威胁着宝宝的生命安危。
宝宝肺炎5大特点
1、年龄越小越易发病 一个年龄大的孩子和一个小婴儿同时被病菌感染,大孩子仅
是发烧、咳嗽,得了气管炎或支气管炎;而小婴儿则有可能出现
高热、咳嗽、呼吸困难,
并得肺炎。
2、年龄越小危险性越大 不满1周岁的宝宝肺炎发病率和死亡率高;13岁的宝宝,虽
然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3岁以上的宝宝不仅发病率低,死亡率也低,由此说明抵抗
肺炎的能力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强的。
3、体质越弱病情越重 体弱、患
佝偻病、
贫血、营养不良及有先天畸形的宝宝,比同
龄孩子更易患肺炎。
4、肺炎常因感冒或支气管炎引发 如果感冒或支气管炎未及时治疗,在上感后数天至一
周可能引发肺炎,也可能一发病就是肺炎。起病急,大多发烧到38℃39℃,也可超过40℃,
常伴咳嗽、气急,有时鼻翼扇动,口唇青紫。
5、新生小宝宝的肺炎症状不明显 新生小宝宝可能只是吸吮差、易呛奶,但并不咳嗽,
也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这正是肺炎较重的表现,这时肺部听诊,很多时候也听不
到肺炎特有的湿罗音,除非拍X光片才能明确诊断,给诊断带来很大麻烦。
判断肺炎的3大实招
1、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宝宝患感冒或气管炎时,也会发烧、咳嗽,所以,有时患了肺炎,
妈咪却往往未察觉出,贻误病情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判断肺炎尽早就医非常重要。宝宝患
了肺炎,常常呼吸加快,特别是体温并不高时。如果3个月的宝宝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了60次,
311个月的宝宝每分钟超过50次,1岁以上宝宝每分钟超过40次,都为呼吸增快。
2、观察有无缺氧现象 肺炎较重时,除了呼吸增快,还会出现口周苍白或口唇青紫。
虽然,宝宝在发烧或活动时也可呼吸加快,但没有口唇青紫的表现,据此可和肺炎作区别。
3、观察有无“三凹征” 呼吸增快的同时,缺氧使宝宝喘憋、
烦躁不安。吸气时,
胸骨上下处及两侧锁骨处出现凹陷,这是宝宝试图通过加深呼吸来增加血糖量。这一点可
与上感区分,上感时不会引起这样的缺氧症状。
判断新生儿肺炎的实招 最难识别的是新生儿肺炎。有时妈咪常误为是感冒,因为他们
患了肺炎不像大孩子那样咳嗽、发烧,往往妈咪抱着宝宝去医院就诊时,病情已发展得很危险了。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通过数呼吸次数这一简单方法,可帮助识别新生儿肺炎。正常新生儿的呼吸
并不规则,常是一阵快一阵慢,有时甚至短暂停止。因此,数1分钟的呼吸次数时,不能以数15秒
再乘以4的方法来数。这样,易使因患肺炎而呼吸增快的宝宝不能被发现,而正常宝宝却被数成了
呼吸次数增多。正确做法是要数满1分钟。一般来讲,新生儿呼吸次数为4045次/分。如果每分
钟大于60次为呼吸增快,为了准确可再数1次。要注意,一吸一呼为1次呼吸,不要计算成两次。
病案小多多刚刚满月。这两天妈咪给她喂奶,她不那么爱吃了,吸奶时也似乎没力气,还总是呛奶。
妈咪看她不咳嗽、不发烧,以为是消化不良,也没太在意。下午,小多多做护士长的外婆来了,
当她看到小多多的小嘴就像螃蟹似地往外吐泡沫时,马上让妈咪带小多多去医院,她认为小多多
可能是患了肺炎。妈咪吓了一跳,又感到很不解,宝宝不发烧不咳嗽,怎么会是肺炎呢?
妈咪对肺炎的4大误解
1、咳嗽剧烈就是得了肺炎 在上呼吸道感染时,如果咽部有炎症,也可剧烈咳嗽,并不一定是肺炎。
2、体温高就是得了肺炎 宝宝患肺炎体温可能会很高,但也可能不发烧,甚至体温低于正常。
所以,高热不一定就是肺炎。
3、发烧时间长就是得了肺炎
发烧时间长短,也不能作为判断肺炎的依据。有的宝宝发烧仅两天就已发展为肺炎,而有的宝宝
发烧一周也并不是肺炎引起的。
4、痰多就是得了肺炎 痰多并非是肺炎。小婴儿不会吞咽痰,使痰停留在咽喉和气管处,给人
痰很多的感觉。其实,炎症有时只在上呼吸道。
护理与治疗4大误区
1、药物越昂贵越有效 受一些广告宣传误导,
妈咪以为价格昂贵的药物必定药效好,向医生要求使用。其实,引起肺炎的病菌很多,不管是什么药,
只有对症才能见效快,并不是价格越昂贵越有效。 走出误区法: 唯一标准是这种药物能否迅
速见效,尤其是抗生素,长期滥用不仅增加药物副作用,还易导致耐药性及霉菌感染。
2、静脉点滴病情好得快 静脉点滴确实是治疗肺炎的一个有效手段,可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入血,
立即对病菌发挥作用,但肺炎较重时才这样。 走出误区法: 较轻的肺炎,完全可通过口服药
物或肌肉注射就可治愈。静脉点滴容易增加副反应,并加重心脏负担。如果发生药物交叉感染,还易患
上其他病。
3、多吃东西病情恢复得快 宝宝患肺炎时,消化能力下降,加之服药食欲往往不好,
不愿多吃东西。如果硬要让宝宝多吃,只会使他们更厌食,或发生呕吐和腹泻。
走出误区法:
妈咪应允许宝宝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当然一定要清淡易消化,并要由少到多。这样,对恢复病情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