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同学前几天患了重感冒,鼻塞、流涕,耳朵还有点闷。自己在家吃了感冒药后鼻子症状好了点,但耳朵症状反而加重了,感到两只耳朵听力下降,打哈欠时耳朵里有水泡声。他去看医生被诊断为
分泌性中耳炎。
细菌感染不是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不是由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它以鼓室内积液引起
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在秋冬季节,它是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是什么原因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呢?我们要从耳部的解剖结构说起。
俗话说七窍相通。耳朵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咽鼓管可以调节耳内的压力,以与大气压保持平衡,其外还有防御、清洁的功能。在秋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耳内往往会形成负压,这时会产生
耳闷的感觉。耳内的粘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并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产生听力下降,耳朵里有水泡声。有时还会感到耳痛。
除了感冒以外,鼻炎、
鼻窦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鼻咽部占位性病变、儿童腺样体肥大、感染、头颈部放疗等因素也会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耳内的液体未完全吸收,会导致鼓室硬化、
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这些疾病的治疗将比分泌性中耳炎复杂得多。小儿患者由于听力减退,会影响其言语的发育和学习,影响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无痛技术有利于患儿配合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是用滴鼻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改善中耳的通气功能,清除积液。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
手术有多种。可以在鼓膜上刺一小孔,抽出中耳内的积液。然而许多人需要反复穿刺而带来不便。对于这些病人以往通常需切开部分鼓膜,并经鼓膜在中耳腔内放一个小管子,让积液流出来。这种鼓膜置管的方法也会带来继发感染、胆脂瘤形成、鼓膜不愈合、萎缩等并发症。
欧美国家近年来开发出一种激光辅助鼓膜造孔的技术,并研制了专用设备。该技术在操作时有耳镜固定在外耳道内,安全性好,所以不太合作的患者,特别是儿童也能适用。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十分简便,几乎没有痛苦,通常只需在门诊用数分钟时间即可完成。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是目前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之一。
秋冬季是感冒和分泌性中耳炎比较高发的季节,若出现耳部不适要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张胜兰殷善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来源:新民晚报
[收藏][推荐][评论][打印][关闭]0顶一下上一篇:感冒与猩红热如何鉴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