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 症状: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发“木”,心理烦闷...更多
检查 鉴别诊断 分泌性中耳炎应做检查:
(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的鉴别:分泌性中耳炎要和急性中耳炎鉴别;用鼓室图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临床应监测分泌性中耳炎的侧别、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合并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根据临床症状和鼓膜粉红色或黄色油亮、发线,以及B型鼓室导抗图,一般诊断不难。必要时可在无菌操作下作诊断性鼓膜穿刺术确诊...更多 治疗 预防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更多 分泌性中耳炎预防应做到: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一.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二.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
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三.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四.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更多相关新闻・专家提醒:憋喷嚏可致中耳炎・中耳炎可否危及大脑?・远离中耳炎困扰有方法・乱擤鼻涕可导致中耳炎・中耳炎: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中耳炎可致儿童听力减退・如何判断小儿得了中耳炎・中耳炎病人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游泳后低烧当心中耳炎・坐飞机预防航空性中耳炎・滴耳剂怎样用治疗中耳炎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