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ennS.Blumer教授,原籍加拿大,青年时代就读于密歇根州立大学,于1960年取得医学真菌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任职于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直至1988年提前退休。20世纪60年代晚期,Bulmer教授为组建SEAMEO的医学真菌部,远赴越南西贡大学医学院。其后几处,每年至少有2-3个月在西贡停留,直至1974年达到目标为止。在此期间,还编撰了《东方医学真菌学》。1975年,Bulmer教授协助WHO在马尼拉举办了针对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卫生官员的热带皮肤病研讨会。此后十年,每年均有2-3个月赴马尼拉SanLazaro
麻风病医院皮肤病研究培训中心进行访问讲学。1983年,Bulmer教授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同时还经常在亚洲其他国家进行讲学。Bulmer教授现担任多种杂志的编辑工作。Bulmer教授主编了14本关于真菌病和医学真菌方面的教科书,同时在许多国际杂志上发表了75篇文章。Bulmer教授研究的方向是隐球菌病,他首次证明隐球菌荚膜具有抗吞噬的作用,为隐球菌的毒力因子。1989年,Bulmer教授定居菲律宾。责任马尼拉圣多托马斯大学医学院医学真菌部主任。目前担任菲律宾、新加坡多所大学、日内瓦大学和中国两所大学授予的职务。1992-1998年创立菲律宾医学真菌学会并任主席。1997-2000年和2003-2005年任国际人畜共患真菌学会副主席。近年来,Bulmer教授多次到中国、韩国、菲律宾和越南讲学,以他所著的《东方真菌病》为教材。Bulmer教授和武汉的郑岳臣教授共同对那本教材进行修改、补充、翻译,协作编著成这本《汉英对照医学真菌学》。编辑推荐:本书由世界知名的医学真菌学家、医学教育学家GlennS.Bulmer博士和郑岳臣教授合作编著,采用中英文双语编写,以著作和配套光盘出版,内容新颖、丰富,重点突出,既包括我国常见的真菌病、近年来新发现的菌种病种,也包括将有可能传入我国的重点真菌病,图文并茂。目录:1 医学真菌学引言
1.1 真菌的定义
1.2 真菌的繁殖
1.3 真菌的分类
1.4 真菌细胞
1.5 真菌的分布
1.6 医学真菌学
1.7 培养真菌的一般特点
2 表浅真菌病
2.1 角膜炎
2.2 耳真菌病
2.3 毛结节病
2.4 花斑糠疹
2.5 掌墨癣
3 皮肤癣菌病
4
芽生菌病、副
球孢子菌病和孢子丝菌病
4.1 芽生菌病
4.2 副球孢子菌病
4.3 孢子丝菌病
5 球孢子菌病和
组织胞浆菌病 5.1 球孢子菌病
5.2 组织胞浆菌病
6 条件致病性真菌病
6.1 念球菌病
6.2 曲霉病
6.3 藻菌病
6.4 隐球菌病
7 其他重要的真病
7.1 足菌肿
7.2 着色真菌病
7.3
暗色丝孢霉病 7.4 青霉菌病
7.5 鼻孢子菌病
8 自测练习
9 治疗和抗真菌药物
9.1 疾病的治疗摘要
9.2 抗真菌药物的简要介绍
10 医学真学教学课程安排
10.1 课程安排的样例
10.2 真菌学习班所需实验室设备
10.3 一般实验室所需设备
附录1 培养、鉴定方法、培养基、染色和技术
附录2 表格
附录 参考书精选
索引我来评论这本书更多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