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腹部创伤

腹腔镜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时间 : 2009-12-06 22:59:23 来源:www.bestkj.com

[摘要]

腹腔镜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妇产科,儿科,内科,外科,口腔,骨科,麻醉,中医,基础医学,临床技能,超生医学-2009年好课件医学免费资料


腹腔镜在腹部损伤中的应用
http://www.bestkj.com【点击数】:
关键字:腹部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与治疗腹部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具有剖腹探查指征的13例腹部外伤使用腹腔镜诊断,并根据探查结果决定镜下治疗或中转开腹手术。结果13例腹部外伤于镜下作出正确诊断,8例于镜下作治疗,1例可免治疗性处理;4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并发症,全组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应用于腹入部外伤具有创伤性小、安全可靠、诊断率高并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等优点,适用于大部分腹部外伤的病例。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clinicalvalueoflaparoscopicdiagnosisandtreatmentforabdominaltrauma.MethodsFormOctober2005toDecember2007,wehadusedlaparoscopytodiagnose13casesofabdominaltrauma,whichhadtheindicationsoflaparotomy.Accordingtotheresultsoflaparoscopicdiagnosiswedeterminedlaparoscopicoropenoperations.Results13patientswithabdominalinjurieswerediagnosedbylaparoscopy,ofthe8casesweretreatdbylaparoscopy,1casewithnotherapeuticoperations;4caseswerereturnedtoopenoperations.Nosurgicalcomplicationswereoccurred.ConclusionLaparoscopicdiagnosisandtreatmentforabdominaltraumahavemanyadvantagessuchasdecreasedinjury,safe,higherrateofdiagnosisandreducednot-therapeuticlaparotomy.Thatmaybeusefulinalotofpatientswithabdominaltrauma.

【Keywords】AbdominalTrauma,Laparoscopy,Diagnosis,Treatment

腹部外伤传统处理的方法是:有手术指征者即行剖腹探查术;无手术指征者保守观察,带有一定的不可预见性。腹腔镜手术为诊断和治疗腹部外伤提供了新途径, 其应用价值也被越来越多临床医生所认识。我科自2005年10月~2007年12月使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腹部外伤13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57岁,平均年龄365岁。受伤原因:锐器刺伤9例,交通事故伤2例,坠落伤及撞击伤各1例。其中,腹部开放性损伤9例,腹部闭合性损伤4例。13例中2例肝破裂、3例脾破裂术前明确诊断。9例刀刺伤创口为1~4cm,2例大网膜露出,另有5例发现伤口和腹腔相通,其余2例伤口术前未探入腹腔。B超提示腹腔积液10例。所有病例均行腹部穿刺,阳性9例,其中抽出血性液体8例,肠内容物样混浊液体1例。1例闭合伤和1例刀刺伤病人在急诊室出现休克经补液扩容后生命体征稳定,其余病人生命体征稳定。13例患者入院时脉率≤110次/分,收缩压≥90mmHg,Hb≥100g/L;均有局限或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按传统观点都有剖腹探查指征。

1.2诊治方法常规术前准备,采用气管插管麻醉于脐孔上缘切口穿刺建立气腹后插入腹腔镜套管,腹部开放性损伤者可直接利用创口为观察孔,如伤口太大可缝合缩小至可容10mm戳卡为宜,以防漏气;以置观察镜套管为中心探查,了解血腹程度、血块位置、有无活动性出血、消化道内容物外溢情况,据此初步判断出血的来源及腹腔内脏损伤的部位和程度。随后于相应的部位插入2~3个辅助套管,适当改变伤者体位以便观察,配合使用肠钳或扇形牵拉器帮助推移网膜及肠管,吸除积血积液以便进一步检查,如有胃肠小裂口在腹腔镜下直接缝合修补,如网膜、肠系膜小血管破裂出血选择超声刀或电凝止血,如肝脾破裂则分别行明胶海绵填塞、缝合修补、止血胶封闭或电凝止血;如有腹腔镜下难于探查或完成手术时,及时中转开腹手术。经腹腔镜探查发现:腹腔积血或血性积液9例,积血量50~700ml不等,发现脓性积液4例;13例中计有肝破裂2例,脾破裂3例,胃破裂1例,小肠破裂5例,网膜破裂1例,探查阴性1例即仅有腹壁穿透伤。全部病例中,1例肝破裂探查时发现为小裂伤且出血已停止,仅喷洒止血胶,其中行腹腔镜脾切除及脾缝合修补各1例,网膜电凝止血1例,胃破裂修补1例,肠修补3例,1例仅有腹壁穿透伤因创口小,镜下未做特殊处理;中转手术共4例,包括肝、脾破裂各1例,以及小肠多处破裂2例。中转原因为脾破裂出血量较大,肝破裂的裂口位于第VI肝段、不能有效止血及准确判断伤情,小肠破裂口长及多处破裂等。2例小肠多处破裂者,在右中腹作一长约4cm纵向经腹直肌小切口,腹腔镜辅助下拉出破裂小肠在体外行小肠修补或部分切除、小肠端端吻合术。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探查术,无遗漏器官损伤,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行预防性止血措施,1例腹腔镜探查不需特别处理;4例中转剖腹手术。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无发生切口感染、出血、肠瘘等并发症。住院时间3~9d,平均65d,平均缩短2~4天。全组无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12个月,疗效满意。3讨论

腹部外伤是腹部外科的常见急症,轻度和中度腹部损伤者腹部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常不明显,以往一般通过腹腔穿刺或诊断性腹腔灌洗来明确诊断,X光、B超及CT等检查可提供有关诊断的资料,但仍时常面临是否探查及探查阴性的问题;腹部损伤后,特别是锐器致腹壁穿透伤,由于早期诊断有无腹腔脏器损伤困难,在对病人的处理中容易出现两种倾向:一是等到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再手术而延误治疗;二是过分积极剖腹探查,使阴性剖腹探查率增高[1]。Rozycki等报告有20%~37%的锐器刺伤病人无须施行手术治疗[2]。从本组病例中可见,1例肝脏轻度裂伤于腔镜下探查时已停止出血,而另1例则为单纯腹壁穿透伤,少量血腹及腹壁创伤引起腹肌紧张导致术前诊断为腹膜炎。

随着人们对生命体征稳定的腹部损伤认识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对腹部创伤的处理从观念、决策以及具体救治方法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3]。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为腹部损伤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腹腔镜对腹部损伤能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以及避免了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特别对短时间内无症状、体征的腹部开放性损伤患者,利用腹壁创口就能确定腹腔脏器是否损伤、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作出是否手术治疗。腹腔镜在治疗急腹症中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准确率高,诊断同时兼有治疗作用[4]。

本组中转开腹4例中,1例为肝破裂位置位于第VI肝段,裂口长、活动性出血,另1例脾破裂探查时即因出血多致镜下极难观察;而2例肠破裂中转开腹由于已有腔镜探查排除其它病变,并行吸脓、冲洗,故剖腹切口准确、且长度明显缩小,减少创伤。以上实践说明,对腹部损伤并内出血患者腔镜探查前应有充分估计,适当备血,并备好开腹器械不可忽视,相信随着术者水平的提高、新技术和手助腔镜手术的开展,能进一步减少风险、提高腔镜手术的成功率。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腹腔镜探查及治疗适应于多数中、轻度腹部损伤,及生命征稳定病例,能早期明确诊断,安全可靠,创伤小并有效降低阴性剖腹探查率的优点,值得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邹声泉.实用外科腔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79-282.[2]ROZYCKIGS.Ultrasonographyintrauma[J].SurgClinNorthAm1995,75:175.[3]黎沾良.腹部创伤处理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3):133-134.[4]吴志明,沈华强,娄建平,等.腹腔镜在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7):578.陈旭生万德培赵曦周明德:东莞市厚街医院广东东莞523945

好课件刊载之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目的。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
转载请注明来源:http://www.bestkj.com【收藏文章】【告诉好友】【打印文章】【关闭】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腹腔镜在腹部损伤...”相似的文章

更多>>

腹部创伤疾病

1、体检 注意血压、脉搏、呼吸,有无休克征象,腹壁皮肤有无出血、瘀斑,系闭合伤或开放伤,详查创口内有无内脏脱出或脏器内容物流出,有无腹式呼吸运动受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移动员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