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肛瘘

肛瘘

时间 : 2009-12-06 02:19:25 来源:www.lrwoman.cn

[摘要]

肛瘘概述肛瘘病因肛瘘症状肛瘘危害肛瘘检查肛瘘治疗肛瘘预防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下端与肛门旁皮肤之间发生的异常通道,为肛管直肠下端和周围感染的后遗症,在肛门疾病中是常见病。它主要侵犯肛管,很少涉及直肠,故常称为肛瘘,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发病率仅次于,多见于男性青壮年,可能与男性的性激素靶器官之一的皮脂腺分泌旺盛有关。    根据瘘口和瘘道的位置、深浅、高低以及数目,其分类有:

  (一)外瘘和内瘘 外瘘至少有内外二个瘘口,一个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多数距肛门2~3厘米,称为外口,另一个在肠腔内,多数在齿线处肛窦内,称为内口,少数内口在中齿线上方,直肠壁上。内瘘的内口与外瘘相同,并无伤口,临床所见90%为外瘘。

  (二)低位瘘和高位瘘 瘘道位于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下者为低位瘘,在此平面以上为高位瘘。后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

  (三)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前者只有一个瘘管,后者可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从临床治疗角度以肛瘘和括约肌的关系较重要,可分为:  ①括约肌间型——最常见一种,内口位于齿线,瘘管在内外括约肌间行走,外口在肛门周围皮肤;  ②经括约肌型——瘘管经外括约肌及坐骨肛管间隙而在肛周围皮肤上穿出;  ③括约肌上型——不常见。瘘管同上穿破肛提肌而在肛门周围远处皮肤上穿出;④括约肌外型——少见,内口在齿线上直肠壁,外口在肛周远处皮肤上,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经肛提肌而下。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两大类:一类与肛腺及肛瘘有关,称为“原发性急性肛腺肌间瘘管性脓肿”简称“瘘管性脓肿”,较多见;一类与肛腺及肛瘘无关,称为“急性非肛腺性非瘘管性脓肿”,简称“非瘘管性脓肿”较少见。

  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更少见。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瘘,直肠肛管恶性肿瘤也可溃破成瘘管,但都少见,与一般化脓性肛瘘有明显区别。

  性激素的影响也是肛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青春期,人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随即一部分皮脂腺,特别是肛腺开始发育增殖,男青年较女性增生明显。由于肛腺分泌旺盛,若加上肛腺排泄不畅或肛腺管阻滞,则易感染引起肛腺炎,这可解释男性青壮年为何肛瘘发病率较高。

  而女性肛管导管较直,不如男性弯曲,分泌物不易淤积,所以女性肛瘘发病率较低。人到老年,与其他皮脂腺普通萎缩的同时,肛腺也随之萎缩,故老年人肛瘘少见。

  肛瘘形成初期是以脓肿、炎症为主,炎症消退,瘘道逐渐形成,局部症状逐渐减轻。但复杂性肛瘘或有急性感染时,局部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并伴有全身症状。

  1.流脓是肛瘘的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和多少有关,新生成的瘘管,炎症反应大,流脓较多,脓液粘稠、黄色、有臭味;时间长久的排脓较少,或时有时无,脓液白色,稀淡如水;如忽然脓液增多,表示有新管生成。有时瘘口暂时封闭,不排脓液,可出现局部肿痛或体温上升,封闭的瘘口又排脓。有的外口可排气体和粪便。内瘘常有脓血由肛门排出,由于脓性分泌物不断反复流出,患者常感到肛门处湿润、内裤不净,给生活带来很大麻烦。与其他器官相通的瘘管有特殊症状。

  2.疼痛瘘管通畅无炎症时常不感疼痛,只感觉局部发胀和不适,行走时加重。当瘘管感染或脓液排出不畅而肿胀发炎时,可引起疼痛。内瘘时常感到直肠下部和肛门部灼热不适,排粪时感到疼痛。

  3.瘙痒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周皮肤,常感觉瘙痒,肛周潮湿不适,皮肤变色、表皮脱落,纤维组织增生和增厚,有时形成湿疹。

  4.排便不畅复杂性肛瘘口久不愈,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形成大的纤维化瘢痕或环状的条索,影响肛门的舒张和闭合,大便时感到困难,有便意不尽的感觉。

  5.全身症状在急性炎症期和复杂性肛瘘反复发作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或伴有消瘦、贫血、体虚等长期慢性消耗症状。

  肛瘘患者都有自己切身的体会与痛苦。一旦肛瘘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瘘管复杂化后,带来许多麻烦与一定的危害性。

  首先是脓水污染内裤,剧烈活动后可促使脓汁外溢,局部经常受到刺激,皮肤磨擦、瘙痒,非常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可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出现贫血,发作亦越加频繁,形成互为因果。

  由于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约肌间隙蔓延而形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到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肛瘘的多发性,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肤瘘,危及周围脏器。并且肛瘘有恶变倾向。

  肛瘘应该做哪些检查?肛瘘内口是原发病灶部位,定位不清必然造成治疗上失败,因为切除或切开内口是治愈肛瘘的关键。寻找和确定的肛瘘内口的方法有:

  (一)肛镜检查 直视下看到齿线全部红肿发炎的肛瘘,有分泌物,对可疑的肛隐窝可用探针检查。

  (二)探针检查 用于检查较深入的病灶,如完全性肛瘘,但应避免技术不当,造成假道,使感染扩散。

  (三)染色检查 将干纱布放入直肠内,将美兰1~2ml由外口徐徐注入,然后拉出纱布,如有染色,即证明有内口存在。

  (四)手术检查 切开瘘道,沿瘘道寻找内口,一般容易找到。

  (五)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肛管超声AUS检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主要对括约肌间瘘、复杂性高位肛瘘、蹄铁型肛瘘及临床难以确诊的疑难病例有绝对的优越性和准确率。

  

  (一)急性感染发作期,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理疗,热水坐浴,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二)瘘管切开术 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外括约肌之间的外瘘,一般在鞍麻下进行。

  (三)挂线疗法 适用高位单纯性肛瘘,即内口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上方,手术切断可引起肛门失禁。采用瘘管挂线,使要扎断的括约肌与四周组织先产生粘连,因结扎后局部缺血、坏死,经10~14天后自行断裂,此时不发生收缩失禁,瘘管敝开成创面,达到逐渐愈合。

  (四)肛瘘切除术 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与切开不同之处在于将瘘管及周围组织分开并切除,直至显露健康组织创面内小外大,一般不缝合,术后坐浴、换药、直至愈合。

  肛瘘的中医疗法

  包括内洽法和外治法。

  (一)内治法

  1.清热利湿:凡出现瘘管外口流粘稠脓,色白或黄,外口闭合,局部肿胀疼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为湿热蕴结。治宜清热利湿。选方常用土医之家消痔栓。

  2.清热解毒:凡出现肛瘘外口闭合,恶寒发热,局部红肿、灼热疼痛,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状,为热毒蕴聚。治宜清热解毒。选方常用仙方活命饮加减。

  3.养阴托毒:凡出现瘘管外口凹陷,周围颜色晦暗,脓水清稀,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等症状,属阴虚型肛瘘。治宜养阴托毒。选方常用青蒿鳖甲汤加减。

  4.补益气血:凡出现肛瘘经久不愈,肉芽不鲜,脓水不多,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等症状,属气血亏虚型。治宜补益气血。选方常用十大补汤加减。

  (二)外治法

  1.外洗法:局部红肿疼痛时,可用苦参汤加减,煎水趁热熏洗。

  2.外敷法:肛瘘急性期可用土医之家痔疮膏等外敷。

  肛瘘应该如何预防?

  1.建立正常的膳食习惯因肛瘘的发生与湿热有关,对于油腻饮食,可以内生湿热,所以不宜多吃。应多吃清淡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绿豆、萝卜、冬瓜等新鲜蔬菜、水果。对经久不愈的肛瘘多为虚证,饮食上多吃含蛋白质类食品,如瘦肉、牛肉、蘑菇等。  2.及时治疗肛窦炎、肛乳头炎以免发生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  3.肛门灼热不适、肛门下坠者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治疗。  4.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有重要意义,因为大便干结容易擦伤肛窦,再加上细菌侵入而感染。腹泻者多半有直肠炎和肛窦炎的存在,可使炎症进一步发展。  5.积极治疗积极治疗可能会引起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全身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等。  6.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肛瘘 肛肠疾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 肛瘘 ...”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肛瘘疾病

1.直肠指诊 在内口外有轻度压痛,少数可扪到硬结。 2.亚甲蓝染色法 将白湿纱布塞入肛管及直肠下端,通过外口向瘘管内注入亚甲蓝1~2ml,然后取出肛管内纱布,根据纱布上有无亚甲蓝染色及染色部位来明确瘘管的存在及...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