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3:07:56 来源:www.yxsjy.net
海拔在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病多发国外我国
【治疗措施】
1急性高原反应多发2早期充分吸氧3首先连续给氧(95%的氧和5%二氧化碳),清醒后仍应间断给氧。应用高渗葡萄糖4氧气吸入能增加动脉氧饱和度,并改善神经精神症状。转移至低地可痊愈。
【发病机理】
久居高原者,机体逐渐适应高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适应的原因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的各种机能有相应的改变,尤其是呼吸和循环系统更为明显。在高原地区,
【临床表现】
一1短时间内进入3000m以上高原,或高原地区居民在平原急性高原反应多发2发病率约为3%。在急性高原反应的基础上,当海拔达4000m以上则发病,但也可在2500m快速登山者中发病。所以有在登山后3~48小时急速发病,也有迟至3~10天才发病者。症状据综合治疗效果较好。早期充分吸氧,氧的流量约每分钟6~8L。有肺水肿者,绝对卧床休息,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严禁3又称高原昏迷或高原脑病。发病率低,但较易引起死亡。见于快速进入4000m以上高原者,发病急,多在夜间。主要病因为急性缺氧,引起脑部小血管痉挛和通透性增加,产二按临床表现又分为五种类型,但各类型间表现互有交叉,1有些患者虽在高原居住一定时间,但高原反应症状始终迁延存在,常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有时可有心律失常或短暂性昏厥。应注意体质锻炼,提高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对症治疗用维智利安第斯山地病(Monge′s或Andesdisease)又称继发性慢性高原病,发2以小儿为多见,由于对缺氧的代偿能力较差,缺氧引起肺血管痉挛3久居高原,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增多是一种代偿机能。海拔愈高,居留时间愈久,其红细胞也愈多。红细胞增多,则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在银川地区红细胞压积及全血比粘度均高于平原地区,且男性高于女性。由于全血比粘度增高,而致循环阻力增加,加重心脏负荷和组织缺氧,产4初到高原血压升高,主要由于缺氧使小血管收缩5我国患病率为10%左右。临床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病原因与长期低氧所致组胺含量增多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关。多数不需特殊治疗,对症状明显者可酌情对症处理。
12345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