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6 02:16:51 来源:bbs.91.cn
就医网论坛 请问骨髓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它的危害有多大?如果一个人患病长达二十几年会是骨髓炎吗如果是她还有救吗? />
1、何为骨髓炎?其易患部位在何处?
答:骨髓炎是由于细菌侵犯血液未能及时得到控制,进而入侵骨膜、穿透密质骨层深入髓腔、瘀毒化脓而成。祖国医学称之为“附骨疽”、“贴骨瘤”、“附骨瘤注”─即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临床上,骨髓炎的易患部位主要集中在人体四肢骨干上,青少年多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或靠近大关节上下骨干上,严重者可波及相邻关节内造成骨髓炎合并病理性关节僵直,易在人体跟骨处及面部上下颌骨处、颅骨处、掌指(趾)骨处以及骶骨等部位。
2、引起骨髓炎的主要原因
答:引起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感冒发烧、扁桃腺炎、毛囊炎、麻疹、伤寒、疮痈脓毒等;其次为外伤骨折、跌打损伤、手术后感染、褥疮等。二者均系在疾病初期未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未能及时的治疗,感染病灶处的细菌未得到及时的遏制,后经血液循环到达骨组织引起骨髓炎(或者说火热之毒深蕴体内、留注于骨、腐脓蚀骨形成骨髓炎)。
3、骨髓炎的扩散和蔓延途径有那些?
答:其扩散和蔓延途径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细菌感染直接扩散进入骨髓腔(图中1);
第二:感染细菌突破干骺端的密质骨至骨膜下,形成骨膜下脓肿(图中2),由于骨膜下脓肿压力的增大,脓肿又可由骨小孔侵入髓腔(图中3)或由髓腔再进入骨膜下(图中4);
第三:感染细菌穿破骺板及关节软骨进入关节(图中5)或穿破骨膜附着处进入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图中6)。
以上三种扩散和蔓延途径均易使骨膜下脓肿形成,进而使骨膜与患骨处剥离,导致该处骨的血液供应障碍、发生骨坏死。久则形成死骨;若脓肿突破皮肤,则脓液外溢,由于骨病灶的存留及死骨的形成,软组织形成瘘管经久难愈。
4、骨髓炎在临床上分为那几类?
答:骨髓炎在临床上主要分为:急性骨髓炎(也称血源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
急性骨髓炎分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急性化脓坏死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分为:1、慢性化脓性骨髓炎,2、慢性化脓坏死性骨髓炎,3、慢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包括慢性硬化化脓性骨髓炎和慢性硬化坏死性骨髓炎的急性发作),4、慢性硬化坏死性骨髓炎,5、慢性硬化化脓性骨髓炎,6、慢性硬化化脓坏死性骨髓炎。
5、对于骨髓炎的治疗,临床上中西医都有那些治疗方法?
答:治疗骨髓炎的急性发作时,早期(二周前未化脓时):西医的治疗主要是大量的液体内加入抗生素静脉点滴抗菌消炎以纠正电解质紊乱。二周后局部病灶处脓已形成,这时应在无菌下行局部手术切开引流,继续给以大剂量有效抗生素静脉点滴。4周后病灶处死骨形成时,采用局部麻醉、腰麻、或臂丛麻醉无菌下,在局部手术切开刮骨或剔除死骨后,清创缝和两周后拆线便愈合。但是,西医的以上治疗方法均不能使骨髓炎得到彻底的治疗,往往留下隐患,使细菌仍残留在血液内。当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时,抵抗力下降,残留在血液中的细菌便可乘虚而入,侵袭骨膜或直达骨髓腔而导致骨髓炎的再次发作。如此返返复复缠绵难愈,实难根除,严重者遭截肢致残、或感染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或转化为骨癌危及人的生命。给患者和亲属造成极大的心里压力和经济负担故又称“万年脏”或称“近似于癌”。而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西医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药物能使慢性骨髓炎达到临床痊愈,只能简单的给以抗菌消炎止痛类抗生素对症治疗。
而中医--祖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在源远流长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生活中,在和疾病作斗争中,祖先们一代一代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积极、科学、系统而完整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也是其他民族医学所无与伦比的精华。那么,对于骨髓炎的治疗,在临床上,无论是急性或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中医骨病专科的理法方药可以说独一无二、得天独厚。在治疗急性骨髓炎时采用大量的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活血消肿药物内服外用,便可使之高烧即退、肿胀消除、瘀毒排出体外,很快即达临床痊愈。
在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大量的益气养血、活血化瘀、排毒通髓、止痛软坚散结的药物内服外用、内外结合,表里兼治、标本兼治,即治标又治本,达到临床痊愈。可是,尽管中医对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满意,能达到根治,但是其疗程较长,一般治疗均在半年以上,严重者可延续至一年余。
6、我院的具体治疗方法有那些?
我院的具体治疗方法是:临床上因骨髓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75%以上,其它细菌约占25%,西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对以上细菌有特别明显的疗效。而我院主要以内服外拔,内服解毒的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