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1:46:35 来源:lw.china-b.com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在眼型Graves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2~2006年甲状腺机能正常的相关性免疫眼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MRI的影像学表现在眼型Graves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2~2006年甲状腺机能正常的相关性免疫眼眶病患者共45例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全部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全部患者均采用轴位+冠位,常规行T1WI、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增强采用静脉注射钆二乙三胺五乙酸,序列采用以T1WI抑脂增强为主。根据影像学测试结果,将45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并进行分类。结果:在全部45例患者中,影像学表现为眼球突出25例;眼外肌增粗45例;眼眶脂肪浸润10例;视神经受累6例;眼血管受累5例。其余表现3例。以上患者中,单眼发病37例,双眼发病8例。经统计学分析处理的眼眶影像学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02~2006年甲状腺机能正常的相关性免疫眼眶病患者共45例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甲状腺机能正常,包括碘131吸收实验、血清T3、T4水平等。其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20~69岁,平均41岁。单眼发病37例,双眼发病8例,发病时间7天~9年,平均8个月。首次就诊的原因分别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复视、视力下降、其他原因。
12仪器和方法CT机为美国Picker公司生产的PQ6000螺旋CT机及德国Siemens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Sensation16。45例患者全部行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行增强扫描。全部患者均采用轴位+冠位,层厚、层距2mm,窗宽300HU,窗位40HU。MR为Marconi公司生产的1.5T超导MR机,以轴位+冠位+斜矢状位为基本扫描方向,矩阵256×256,层厚4mm标准头部线圈,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技术,常规行T1WI、T2WI及脂肪抑制技术,增强采用静脉注射钆二乙三胺五乙酸,序列采用以T1WI抑脂增强为主,患者体位为仰卧闭眼,嘱患者眼球位于平视位置,保持眼球静止状态。
13统计方法将所测得数据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处理,结果以±s表示,均数间行t检验。
表145例相关性免疫眼眶病患者螺旋CT和MRI检查的数据分析
21眼突测量根据我国正常人眼球突出度标准,双眼球或单眼球突出度14mm或双眼球突出度相差≥2mm者定为眼球突出[1]。
22外肌增粗测量测定肌肉水平位最宽或冠状位最厚部分,超过5mm为肌肉肿胀[2]。眼球突出以单眼突出为主,眼环显示清楚,部分病例由于眼睑肿胀,泪睑肥大。随访显示眼球的突出方向无明显规律性,孙丰源[3]等道早期患者眼球多突向正前方,而中后期多突向前下方,双侧患病者眼球突出度稍有差异。
23眼肌增粗眼肌增粗2条以上者占36例,单条肌肉增粗者9例。所有患者均有眼肌增粗,其中下直肌全部受累100%;其次为内直肌30条,上直肌14条,外直肌7条。增粗特点主要为肌腹增粗而肌腱不粗,少数两者同时受累。视神经受累以均质、边界清楚增粗为主要表现。
24眶内脂肪浸润表现为眶尖或眶内片状模糊影,形态不规则,MRI抑脂呈高信号,地域无规律性。
Graves病常有多条眼外肌增粗,增强后增粗的眼上静脉增强尤为明显,一般轻易鉴别,如在CT上鉴别困难,可行DSA确诊。转移瘤:眼外肌有时可发生转移瘤,表现为眼外肌呈结节状增粗并可突入眶内脂肪内,假如表现不典型,鉴别困难,可行活检鉴别。淋巴瘤:眼外肌肌腹和肌腱均受累,股上直肌或提上睑肌较易受累,此肿瘤与炎性假瘤在影像上较难鉴别,活检有助于鉴别。CT和MRI均能较好地显示增粗的眼外肌,但在MRI上很轻易获得理想的冠状面和斜矢状面,显示上直肌和下直肌优于CT,而且根据MRI信号可区分病变是炎性期还是纤维化期,对于选择治疗方法帮助更大。另外,影像学手段作为一种无创伤、快速、客观的检查方法,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动态、直观的评价。但是,鉴于放射线对于晶状体有一定的辐射作用,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不建议在无非凡必要的情况下多次行眼部CT扫描,此时MR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1廖志强,夏瑞南,方谦逊Graves眼病的临床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2,28283~2864黄勤.糖胺聚糖在Graves眼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3,13174.5WeetmanAP.Thyroidassociatedeyedisease:pathophysiolgy.Lanat,1991,338:25~28.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