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症中医治疗

时间 : 2009-12-05 20:10:46 来源:www.120ask.com

[摘要]

干燥综合症属于中医“燥症”范畴,症候表现以内燥为主,也有外燥表现.多因内热津伤或久病精血内亏,或失血过多,或汗,吐,下后伤津液所致.因此我们把滋阴清热,养血润燥作为主要治疗法则,即所谓“顾正似是而非需养胃存津,化邪但需润肺化燥”.
中医文献无干燥综合征一词,根据其发病和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燥证,周痹,痹证,脏腑痹等有相似之处,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燥胜则干”的记载;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对燥病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医门法律》对燥邪致病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指出:“燥胜则干.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于千里也,有干于外而皮肤皱揭者,有干于内而精血枯涸者,有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肉乐而皮著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对燥热致病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路志正在《路志正医林集腋》中提出“外燥之痹多兼风热之邪,其治当滋阴润燥,养血祛风”,不仅明确提出“燥痹”的病名,而且详细阐述了该病的发病和治疗.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文献中无相似的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燥证"范畴.《内经》首次提出"燥胜则干"的论点,是对燥邪致病病理特点的总概括.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燥邪外袭,风寒热邪化燥伤阴,或素体阴虚,禀赋不足,或汗,吐,下后津液伤亡等,使阴津,气血不足,血瘀络痹所致.病理机制多与肝,脾,肾三脏阴阳失调,阴虚阳盛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多以滋养肝肾,益气养阴润燥,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等法治之.
干燥综合征在中医属“燥证”范畴,本病的主要病机为肺胃阴虚在先,肝肾阴虚在后,阴虚不复,燥热自内而生,病理关键在于阴虚燥热,轻则肺胃阴伤,重则肝肾阴虚,皆因阴虚在先,燥热自内而生,治疗重点当滋阴救液,清燥生津.故滋阴药当属改善病理的首要药物,通过滋阴改善体内阴阳失衡之关键,增加体内物质之基础-津液的来源,以此改善口鼻眼腺体的分泌,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专家组研制的凉血解毒系列方剂治疗干燥综合征,病人反映良好,能很好改善病人的口干,眼干症状,并且无毒副反应.回复时间:2009-4-2921:11:09采纳为答案修改回答评价投诉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干燥综合症中医治...”相似的文章

更多>>

干燥综合征疾病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半数病人可出现轻度正细胞性正色素性贫血,个别病人可出现轻度白细胞减少。 2.生化学检查:半数病人可出现血浆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球蛋白升高为多株峰型,主要在γ球蛋白部分,亦可...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