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肝脏疾病的诊断
[上一章]
[下一章]肝囊肿
上一页
肝囊肿大多由于肝内小胆管慢性炎症、退变、阻塞以至胆汁潴留所致。[病理]肝囊肿为囊泡状病变,可单发或多发,其直径可小至数毫米或大至10cm以上。囊肿壁为纤维组织,其内面复以上皮细胞;囊内为浓度不定的胆汁,少数囊肿内可具一至数个分隔。[临床表现]症状较大囊肿可具饭后饱胀、食欲减退、
嗳气、
恶心、呕吐、右上腹痛。并发感染可伴
寒战、发热、肝区疼痛、
黄疸。体征较大囊肿可使肝脏肿大,表面不平,或可扪及弹性肿块。实验室检查部分病例可有硷性磷酸酶升高及磺溴酞钠潴留,黄疸者胆红素升高。CT可显示形态规则,边缘清晰的肝内占位性病变,其吸收系数最低,在-15~+15Hu之间。核素成像显示肝内占位,肝血池显影法不显影,直径在2cm左右的囊肿不一定能显示。[声像图表现]一、肝脏形态:较小的囊肿,肝脏形态可无改变.轮廓正常;当囊肿较大时,肝脏亦相应增大;囊肿靠近浅表部位者,肝表面可有局限性隆起。巨大肝囊肿,肝脏实质部分可被挤压。二、肝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囊性病灶(图4-7-1,图4-7-2)。肝囊肿具有以下特征性:1、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2、囊壁薄而光滑,厚度<1mm。3、前、后壁回声呈弧形、光滑、回声较肝组织略高。4、侧壁回声失落,即不能显示真实的囊肿侧壁。但可由周围肝组织的散射回声而衬托出其边界。5、后方回声增强,在线阵式探头扫查时,囊肿后方显示明显的回声增强区,且回声增强区呈内收形。6、侧后声影,囊肿两侧后方有细条状声影,为折射性声影。7、内部回声,大多数囊肿内部为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少数囊肿内部可有细小点状回声。在分隔型囊肿,内部由条状回声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多个囊腔。[鉴别诊断]一、小肝癌或小
肝血管瘤小型(直径3~5mm)肝囊肿内部常呈弱回声,但后壁回声与后方回声均明显增强,而小肝癌及肝血管瘤均无上述特征。二、具分泌功能的转移性肝癌可为单个无回声液区,亦可为多个小囊性病灶,其周边部分为实质性。三、肝包虫病囊沙型肝包虫病应与含混浊液的肝囊肿鉴别。包虫病囊沙回声较粗、较亮,可与其他的包虫育囊同时存在。[临床价值]应用超声显像诊断肝囊肿,其声像图表现具有特异性的。囊肿内径在3mm左右即可诊断,优于其他影像诊断方法。超声显像并可引导对囊肿的细针穿刺,进行介入性治疗。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