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02:28:25 来源:info.med.hc360.com
肝吸虫病的临床知识-肝吸虫病,寄生虫,血吸虫
②胆管炎型:病人有畏寒、寒战、发热,同时伴有上腹阵发性绞痛,有时有黄疸,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此型病人常并发胆管炎或胆囊结石。 (3)胃肠炎型: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每日约3~4次,无脓血,镜检常无异常发现。 (4)肝硬化型:表现为肝脏肿大,质硬,有腹水、脾肿大、血浆白蛋白降低、贫血和下肢浮肿,此型在流行期以儿童为多见,多伴有营养不良。 (5)侏儒型:此型常同时伴有肝硬化,多发生于严重肝感染的儿童病例。 (6)隐匿型:此型最为多见,一般无症状,仅在体检、流行病学调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而发现。 (7)混合型:在患病期间同时伴有上述各类型。 [诊断] 凡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有进食生鱼或虾以及未烧熟的鱼(包括干鱼、腌鱼)史者,当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并伴肝肿大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时,即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确诊有赖于粪便直接涂片或浓缩法找虫卵。粪便多次阴性者,可作十二指肠引流,采集胆汁找虫卵。免疫学检查,如皮内试验、对流免疫电泳等可辅助诊断。 [治疗] 严重感染且有营养不良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待全身症状改善后,施以驱虫治疗。常用的药物有:①吡喹酮:常用剂量为每次25mg/kg,每日3次,连用2个月(总量为150mg/kg),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副作用轻而少,偶有头痛、头昏、恶心、乏力等。②阿苯达唑(丙硫咪唑):是近年发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剂量为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副作用少,少数可有头昏、乏力、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孕妇与2岁内小儿忌用。并发胆道感染者,宜加用抗生素,无效者可考虑手术。 [预防] 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食物传播。因此,在流行区做好宣传工作,使群众了解此病的传播途径,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菜刀切完生鱼必须洗净后再切熟肉,以免囊蚴感染;加强粪便管理,不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或猫、狗、猪等的粪便施肥或喂鱼虾,防止粪便污染水源、鱼塘;禁止出售鱼生及“鱼生粥”饮食和用生鱼鳞、鱼内脏等给狗、猫等动物吃;普查普治病人,查明保虫宿主,并根据保虫宿主的不同经济价值分别采用杀灭、治疗或管理。只要能切实采取以上措施,就不难达到消灭肝吸虫病的目的。
【发表评论】【评论】【大中小】【推荐】【打印】【论坛】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