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1:12:51 来源:www.luanshigang.com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过程中的病理阶段,其发病机制相当复杂,治疗相当不容易。已故现代肝脏病学奠基人、美国的汉斯・鲍勃留给我们一句名言:“谁能预防或减轻肝纤维化,谁就能医治大多数慢性肝病”。
判断慢性肝病是否伴有肝纤维化的“金标准”,是肝穿刺加上肝脏病理检查。由于国人常畏惧“肝穿刺”,因此常不能尽早准确地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等到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时,则已失去了抗肝纤维化的最佳时机。按照国际标准,肝纤维化程度分为4期,S1最轻、S4最重。研究发现,治疗肝纤维化贵在“早”字,S1、S2阶段,治疗效果最好,可以逆转肝纤维化,使病变的肝组织结构恢复正常;而在S3阶段,治疗效果将大打折扣,肝纤维化不易被逆转;因S4是肝纤维化程度最重的阶段,实际上已属肝硬化,此时逆转肝纤维化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必经的过程,任凭进展,少则几年多则二十几年就会发展成肝硬化。一些慢性肝病患者觉得自己病情已得到一定的控制,自己感觉还可以,认为肝纤维化看不见摸不着,肝硬化还离着远,到时再治不迟,甚至在肝硬化代偿期仍不注意休息治疗。殊不知这种错误的想法带来的后果是贻误了战机。前不久,著名艺术家陈逸飞先生就是因为在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阶段不注意治疗,最后导致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医生抢救无效,回天乏术。那么何时开始抗肝纤维化治疗?
一、根据B超报告,如果见到肝包膜不(欠)光滑、粗糙、肝内网格状、血管走向不清等描述,可以认定已经纤维化了,但程度可能已经较严重,此时抗肝纤维化治疗为时已不算早了。
二、根据“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即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Ⅳ-C)和层粘连蛋白(LN),如高于正常参考值可考虑已肝纤维化了,但血清学指标并不完全与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相对应,它们数值的高低也不能完全代表纤维化程度的高低。
三、根据病史,急性肝炎迁延不愈超过1年,就进入慢性化阶段。“有炎症才可能有肝纤维化”,因此可把发病后一年作为抗肝纤维化的起始时间点,尽管这很不精确。此时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可以很轻,也可能纤维化病理改变还不明显。如是前者,肝纤维化逆转的可能性很大;如是后者,则可以预防肝纤维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研究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20多年,由此提出了肝纤维化的中医“病机”是“正虚血瘀”的假说,并针对性地提出中医“扶正化瘀”治则,创制了扶正化瘀胶囊,临床肝纤维化逆转率达52%。卫生部已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扶正化瘀法”抗肝纤维化疗效及临床验证工作。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