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5:00:05 来源:www.govyi.com
肝纤维化178例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免费论文,今日更新论文,论文论文
作者:申建秋张剑秋刘建琴
【摘要】目的:对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组织作病理分析,以明确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178例肝纤维化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运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取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78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肝纤维化72例;中度57例;重度49例。超声诊断轻度110例;中度30例;重度38例。结论:肝纤维化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级、分期呈部分相关性。
【关键词】肝纤维化超声诊断病理诊断
应用超声诊断技术对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11月收治的178例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超声影像图观察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探讨超声这种非创伤性诊断手段的价值,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肝纤维化178例中男122例,女56例,年龄18~76岁,平均39岁,临床诊断肝纤维化,其中慢性乙肝136例,丙肝12例,药物性肝炎13例,瘀胆型肝炎17例。病史最长52年,最短3年。
1.2仪器和方法使用美国AU5型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空腹8~12h后,常规检查肝、胆、脾、血管、腹腔等,穿刺活检。
超声扫查[1]:观察肝脏形态、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肝内回声强弱及纹理分布是否均匀;肝内管道、尤其是肝静脉走行及显示清晰度,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胆囊壁变化;脾脏大小变化等。超声显像程度,轻度:肝脾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增多;肝静脉走行清晰;中度:肝或脾轻度肿大;肝内回声增多,略粗,分布欠均匀;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内径不增宽,流速正常;重度:肝表面欠光滑,左肝下缘变钝,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静脉走行欠清或轻度狭窄扭曲,门静脉内径≥14mm,流速<11cm/s;脾肿大。
病理诊断(以2000年西安会议方案为标准)[2]:观察汇管区变化,有无纤维化形成及小叶结构变化,肝纤维化程度分期,0期:无肝纤维化;1期:汇管区纤维化扩大局限窦周及小叶内纤维化;2期:汇管区周围纤维化,纤维间隔形成;3期:纤维间隔伴小叶结构紊乱,无肝硬化;4期:早期肝硬化。
病理与超声对照。轻度(S0-2),中度(S1-3),重度(S2-4)。
1.3统计学方法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χ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全部病例进行了详细的超声诊断与肝脏病理诊断,结果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越是肝纤维化较重病例,超声与病理诊断越相近。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病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条件分别为65.4%、52.6%、77.6%,重度与中度之间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肝纤维化见图1~2。
肝纤维化的病理基础是肝细胞坏死,炎细胞聚集,参与细胞中重要的是星状细胞,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肝纤维化形成。这是一个慢性渐进过程,亦是一个可逆的过程。如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值得关注的课题。病理学检查目前是对肝纤维化的分期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是明确诊断、了解程度及判定药物疗效的金标准。超声成像是以各组织间不同界面的反射穿透等原理构成,正确识别、深刻理解声像图的各种信息所构成的组织材料,便于准确诊断[3],对肝纤维化诊断中肝脏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结构、表面是否光滑、肝血管走行情况、胆囊壁改变,尤其是可量化的门静脉内径及血流速度,脾脏大小及彩色多普勒发现彩色血流、双向血流等,提高了超声诊断率。结合病理学诊断加深对肝纤维化形成及转归的认识,并对治疗随访提供有力佐证。
通过对本组病例病理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比较发现,超声诊断肝纤维化轻度110例,中度30例,重度38例,病理诊断肝纤维化轻度72例,中度57例,重度49例。显而易见,对较为明显的肝纤维化超声与病理结果相近。轻、中、重度肝纤维化病理与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5.4%、52.6%、77.6%。中、重度诊断
百度中搜索:肝纤维化178例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