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是指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影响时,血中催乳素水平升高,其升高值达到或超过30ng/mL,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状态的综合征。
病因
正常情况下催乳素对乳腺的发育、泌乳和卵巢功能起到重要调节作用,一旦此调节作用失衡,就可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1、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日常的生理活动可使催乳素暂时性升高,如夜间睡眠、妊娠期、产褥期3-4周、性生活等,但升高幅度不会太大,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引起有关病理症状。
2、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
(1)下丘脑垂体病变:垂体催乳素腺瘤是造成高催乳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大于10毫米、血中催乳素大于250ng/mL者为大催乳素腺瘤,小于10毫米、血中催乳素在100-250ng/mL者为微腺瘤。
(2)原发性或继发性
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素分泌减少,也可刺激催乳素分泌增加,从而影响女性卵巢及生殖功能。
3、医源性高催乳血症
使用某些药物治疗相应疾病时,也可造成催乳素升高,包括——
(1)抗精神失常药物:如氯丙嗪、安坦等。
(2)甾体激素:包括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等可刺激催乳素细胞分泌,使催乳素升高。
(3)其它药物:如利血平、异烟肼、吗啡等。
4、其它疾病:如未分化支气管肺癌、肾上腺瘤、胚胎癌、慢性肾衰、肝硬化、乳头炎、带状疱疹等也可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
5、特发性闭经-溢乳综合征:此类患者与妊娠、服药、垂体肿瘤或其它器质性病变无关,多考虑是因患者的下脑-垂体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此外,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经数年临床观察,最后发现垂体催乳素腺瘤,因而此类患者可能存在无症状性垂体瘤。
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当催乳素升高超过生理水平时,对女性性功能有影响,表现为功能性出血、月经稀少、闭经。
2、溢乳:溢乳的程度各有不同,在挤压乳房时可出现清水、乳汁,甚至可自然分泌不等量的乳汁等。
3、不孕或
习惯性流产史
4、其他表现:青春期患者,可出现第二性征不发育。成年女性可出现子宫萎缩、性功能减退、更年期症状等。微小腺瘤患者,当肿瘤长大压迫视交叉时,还可出现头痛、视力障碍、
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
治疗
针对病因不同,治疗目的不同,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常用的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
1、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如由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可用甲状腺素替代疗法;由服用某些药物引起者,应停药,若停药后半年催乳素仍未恢复,再采用其它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
(1)溴隐亭: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首选药物。它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分泌。此外,此药还能抑制垂体瘤的生长,使肿瘤缩小或消失。
3、促排卵治疗: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无排卵和不孕者,单纯用以上药物不能恢复排卵和妊娠。因此除用溴隐停治疗外,应配合使用促排卵的药物,如氯米芬,不但可缩短治疗的周期,还可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
4、手术治疗:对垂体瘤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对药物不能控制的微腺瘤治疗率可达85%。目前经蝶胺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基本上安全、方便,损伤正常组织少,术后多能恢复排卵性月经。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是
脑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