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08:58:46 来源:www.yixueda.com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针刺疗法 2005-07—2007-07,我们采用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本
【关键词】颅内出血高血压性针刺疗法
2005-07—2007-07,我们采用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60例均为本院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5~68岁,平均(62±3)岁;高血压病病史5~25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25.3±4.2)分。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53~73岁,平均(61±2)岁;高血压病病史6~30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4.2±3.4)分。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标准
①符合《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有相应的临床症状,经头颅CT或MRI确诊;②发病时间<48h;③属肝阳上亢、阴阳失衡证[3]。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20%甘露醇125mL,每日2或3次快速静脉滴注;尼莫地平4~8mg,每日1次静脉滴注。此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并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治疗4周。
1.3.2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潜阳平衡针法治疗。取穴:更生醒穴[4](双)、涌泉穴(双)、水沟穴、太冲穴(双)、曲池穴(双)。针刺方法:局部常规消毒,选28号1~2寸毫针,更生醒穴紧贴耳垂根下缘,即听敏穴(耳垂下缘根部之点)上0.3寸的下颌骨外后沿处取穴。针刺深约0.5寸,进针应向头上方偏斜;水沟穴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5寸,涌泉穴直刺0.5~1寸,强刺激手法,致双目盈泪或眼球湿润为度;太冲、曲池用泻法,运针时频率要快,指下针感要强。留针30min,每15min行针1次,第2次行针后起针。起针后不按压针孔,如出血用消毒棉球轻轻擦去,针刺肢体穴位时致该侧肢体抽动3次为度。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4观察项目
观察2组治疗7日后血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及意识恢复情况,并在30日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
1.5疗效标准[1,5]
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病残程度0级;显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有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略)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意识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组30例,意识恢复24例,平均恢复时间(33±5)h;对照组30例,意识恢复18例,平均恢复时间(80±4)h。2组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
见表2。表22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比较kPa(略)
由表3可见,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2.4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5.3±4.2)分、(12.2±1.8)分;对照组分别为(24.2±3.4)分、(15.4±2.1)分;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
高血压性脑出血属中医学中风范畴。为肝阳化风,气血并逆,直冲犯脑,血溢脉外而发病。早期针刺以平肝熄风、调和气血为主,使阴阳协调,经络气血通畅而控制病情发展。更生醒穴是于汝俊发现的治疗“神志不清”的经验穴,是在针刺治疗不语、牙关紧闭的患者中摸索出的穴位,处于手少阳三焦经络的辖区,通过针刺刺激,依靠经络的传导,从而起到疏利三焦气机、调达上下的作用[3]。验之临床,用于气机逆乱、阴阳乖违而致“神志不清”患者的复苏,疗效迅速,为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之一。《素问·阴阳离合论》曰:“肾脉与冲脉合而盛火,故名太冲。”冲脉者,十二经脉之海,能调节十二经脉、五脏六腑之气血;肾者,元阴元阳之根、脏腑阴阳之本。《针灸大成》曰“太冲……动脉知生死”。太冲穴属肝经,为肝脏原气留止之处。《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所以肝脑相通。此外,张锡纯认为肝为“一身气化发生之始”,周学海认为“握升降之枢”。因此,古今论述皆认为太冲具清泄肝阳、平熄肝风之功。加涌泉、水沟更有促开窍醒脑之功。诸穴合用,共奏醒脑开窍、平冲降逆之效,达平肝潜阳、平衡阴阳的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潜阳平衡针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的恢复有一定疗效。而且,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降低作用(P<0.05),均优于常规治疗(P<0.05)。潜阳平衡针法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有良好的降压效果,而且无降压过快、过猛、过低的缺点。对恢复期神经功能恢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治疗脑出血的有效针刺方法。抓住最佳治疗时机,从整体上提高疗效,尽早配合以更生醒穴、涌泉穴、太冲穴为主针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潜阳平衡针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潜阳平衡针法治疗早期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但尚待临床大样本资料观察。
【参考文献】 [1]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于汝俊.指压《更生醒穴》治疗“神志不清”317例的临床体会[J].新中医,1984,(12):3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32-36.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