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高血脂

读书

时间 : 2009-12-05 20:21:55 来源:www.news365.com.cn

[摘要]

文新频道->读书->书摘如何防治高血脂?日期:2006-12-12作者:王国玮来源:新闻午报《食物是最好的医药4――50种常见病的饮食疗法》封面  高血脂是现代都市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过食肥甘厚味、生活无规律、缺乏锻炼等均可导致高血脂。如何防治高血脂呢?中医理论及食疗法颇有参考及实用价值。

  为什么会患高血脂?

  当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脂高于正常水平时,分别称为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脂血症。几种或所有血脂成分含量均异常时,称为高脂血症。患有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胆疾病、胰腺炎等疾病时,会发生血脂增高。这里我们说的是没有上述慢性病而血脂增高的人。

  为什么会血脂增高呢?人的三大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是有一定规律的,正常饮食中的三大营养素通过消化器官和各种代谢的作用,转化成营养,以供人体基础代谢以及各种功能的正常运转之需,多余的储存体内备用;而当饮食不合理、暴饮暴食,过食油腻食物和脂肪、含糖量过高的食物后,机体消耗远远低于摄入,多余的脂肪、糖就会留在体内,当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形成高血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高血脂可导致脂肪肝、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

  中医多把高血脂归为膏脂、痰湿、痰浊等范畴,常见有湿热内蕴和脾肾两虚两种类型。

  如何控制高血脂?

  1.控制饮食成为第一要点。因为高血脂大多是饮食不合理造成,所以一定要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松花蛋、动物油等。多吃蛋白质(尤其是植物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脱脂牛奶、鸡肉、豆制品、白菜、芦笋、西红柿、冬瓜、山药、百合、萝卜、芹菜、菠菜、黑木耳、山楂、花生等。

  2.注意控制体重。过于肥胖的人要减肥,这样可以预防脂肪肝、高血压的发生。减肥可采用中药、针灸及控制饮食、多运动等方法。

  3.加强运动。对于高血脂者,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如跑步、爬山、游泳、散步等。每次运动强度、时间因人而异,不可平均而言,以每天1-2小时为好。

  4.不睡懒觉、按时起床。很多胖人都喜欢睡懒觉,这样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于新陈代谢,易造成脂肪的堆积,所以在加强运动的同时,还要克服睡懒觉的不良习惯。一般来说,儿童每天睡10小时左右,成人每天睡8小时就足够了。

  链接

  怎样有针对性地进行食疗?

  脾肾两虚型

  此类型高血脂表现为神疲乏力、身体怕凉、腰酸背痛,偶有浮肿等症状。饮食上应多吃土豆、莲藕、韭菜、山药、枸杞、红枣、薏米、莲子、少量羊肉、脱脂牛奶、冬瓜、西瓜、花生、核桃、山楂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和油腻食品。枸杞荷叶薏仁汤

  用料:枸杞15克,荷叶10克,薏仁30克。

  制法:将生薏仁炒至半熟,将枸杞共煮20分钟后加荷叶,再煮10分钟后放温服用。每日服1-2次,服10-15天为好。

  大厨提示:生薏仁要用小火炒制,以免炒过火。

  功用说明:枸杞益肾补肝明目,荷叶芳香清热利湿,薏仁健脾祛湿。合为益肾健脾、清热利湿,适用于脾肾两虚型高血脂。

  湿热内蕴型

  此类高血脂患者外形多肥胖,表现为常暴饮暴食,饮食上以肉食为主,不爱运动,又经常睡懒觉。饮食上应少吃肥肉、动物内脏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多吃豆腐、白菜、芦笋、洋葱、扁豆、萝卜、冬瓜、黑木耳、薏米、山药、花生、山楂、苹果、西瓜等。

  冬瓜薏米汤

  用料:冬瓜(带皮)100克,薏米30克,糯米30克。

  制法:冬瓜洗净切块,与薏米、糯米同煮至熟烂,每日1次。

  大厨提示:冬瓜选用浅绿色为宜。

  功用说明:冬瓜清热利湿,含水量高,不至增加人体热量,薏米祛湿,糯米养胃。合为清热利湿养胃,适用于湿热内蕴型高血脂。

摘自《食物是最好的医药4――50种常见病的饮食疗法》王国玮著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相关文章:
50种常见病的饮食疗法
]]>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读书”相似的文章

更多>>

高血脂疾病

1.测定血脂谱全套 空腹TC、TG、LDL-C、HDL-C。 2.判断血浆中有无乳糜微粒存在 可采用简易的方法,即把血浆放置4℃冰箱中过夜,然后观察血浆是否有“奶油样”的顶层。 3.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C)...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