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尖周病疾病名称:根尖周病所属部位:口就诊科室:口腔科症状体征:发热,
牙齿异常,
脓疱,溃疡简介病因症状检查诊断预防并发症治疗根尖周病简介根尖周病包括急性和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指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根尖周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感染。
2.创伤。
3.肿瘤。
4.牙源性因素。
根尖周病有哪些症状?
1.牙有伸长感,叩、触痛明显。
2.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3.有尖周红肿、移行沟变浅。
4.根尖周脓肿并面部变形、压痛明显,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
5.根尖部骨质膨隆,有乒乓感,穿刺有囊液。
6.有发热、畏寒、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全身不适等症状。
7.X线照片显示根尖部有透射区。
【临床表现】
1.叩痛、咬合痛。
2.牙松动、伸长感。
3.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
4.根尖周红肿、触痛明显,移行沟变浅。
5.持续性自发痛,晚期搏动性疼痛(跳痛)。
6.有发热、畏寒,有的体温升高。
7.部属淋巴结肿大、压痛。
8.牙变色。
9.牙髓无活力。对温度、电测不敏感。
10.根尖部瘘管,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11.根尖周骨质膨隆,有乒乓感,牙移位、牙松动。严重者,面部变形。
12.骨膨隆者穿刺有粘性囊液和胆固醇结晶。
根尖周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2.一般摄片检查
3.分泌物及组织培养+药敏
根尖周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
需要对根尖周病本身进行鉴别,包括根尖周脓肿、根尖周肉芽肿及根尖周囊肿之间的鉴别。
诊断除了根据病史和检查特征外,主要依靠X线。
脓肿型在X线上显示根尖投射区边界不清楚,形状不规则,投射区周围骨质疏松呈云雾状 肉芽肿型在X线上的特点是根尖部有一圆形或椭圆投射区,边界清晰,周围骨质正常或致密,病变范围较小。
囊肿型在X线片上可见较大的圆形投射区,边界清楚,周围骨质致密呈清楚的阻射白线。
根尖周病应该如何预防?
一般局限于根尖部的牙周组织,包括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炎症。从病理上又分浆液性和化脓性根尖周炎。后一种,症状明显、病情严重,又称为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将化脓性炎症扩散到根尖周外间隙,引起间隙红肿、下脸
水肿,影响视力。尤其是小儿,往往把它看成是眼部疾病,送至眼科检查,然后才转回口腔科治疗,这种情况临床并不少见。又如一个下颌第三磨牙的急性牙槽脓肿,它可引起咽旁间隙、嚼肌腮腺间隙,以至颞间隙、颌下间隙、口底诸间隙的化脓性感染。这种病人、病情相当严重,若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病人预后差,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而慢性根尖周炎,症状较轻,病程长,发展慢,常常形成瘘管,数月数年不愈。若形成慢性根尖囊肿,较大者可造成面部变形。若本病发生在儿童,可使面颌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以致造成颜面畸形。
1.治愈:治疗后至少1年内无症状和体征;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正常。
2.好转:治疗后,疼痛消失、肿胀或娄管消失。X线摄片显示根尖周病变明显缩小。
3.未愈:治疗后,瘘管形成或有反复肿痛,根尖周病变未缩小。
防牙病最重要的就是每天的牙齿清洁:正确地刷牙,应采取上下竖刷牙法,早晚刷牙,每个牙面刷8-10次;饭后漱口;使用牙线清洁相邻的牙齿间隙;咀嚼木糖醇口香糖20分钟左右;每月换一支新牙刷;每3个月看一次牙医,有病治病,无病预防;注意含氟牙膏的用量(尤其是儿童),一般豌豆大小即可;刷牙力度适当,所使用的牙刷如出现刷毛外翻就应更换;如没有牙周疾病可每年到牙科洗一次牙,应到具备良好消毒设施的牙科看牙,以免感染上
乙肝、
艾滋病;另外,注意少喝碳酸饮料。
根尖周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上颌中切牙的牙槽突很低而牙根长时,脓液穿通鼻腔底;
上颌侧切牙根尖常偏向舌侧,脓液可穿破腭侧骨板而形成腭侧脓肿;
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部接近,有时脓液可穿入上颌窦;
上颌磨牙腭根脓肿,甚至可由骨膜下向后扩展到软腭;
而下颌切牙可引起颏部肿胀;
下颌磨牙根较长时,脓液在颌舌骨肌附丽下,向口底软组织扩散,引起严重口底蜂窝组织炎,颌骨骨髓炎,偶可导致海绵窦血栓。
根尖周病应该如何治疗?
1.急性根尖周炎:
(1)开髓引流。(2)脓肿切开引流。(3)局麻下调改过高牙尖,预防创伤合。(4)根管治疗。
2.慢性尖周炎:
(1)根管治疗(2)根尖切除术(3)根尖囊肿刮治术。
尖周炎的炎性疼痛,消炎治疗后,可消炎止痛,有别于三叉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