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18期摘录如发现有乱码,请点击下面链接浏览原文
正文摘录:
・中医中药・2006年6月第3卷第18期自拟骨刺宁浸剂治疗跟骨骨刺症的临床报道孔熙春(江苏省昆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昆山,215321)【关键词】跟骨骨刺症;骨刺宁浸剂;外用跟骨骨刺引起的疼痛是骨伤科常见的病症.临床以足跟
局部压痛、不敢着地、尤以在不平路上行走痛剧、体息后症状减轻为临床特点、笔者自1998年创制该方以来,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于2000年定处方为骨刺宁浸剂。用之于临床效果显著。现将2003~2005年间随机抽样的89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89例均来自门诊,男64例,女25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51.5岁。单侧发病83例,双侧发病6例;其中手术切除后发病3例。病程短者1.5年,长者11年。全部病例均进行X线摄片。排除其它病变有明显骨刺形成而确诊。2处方与功效2.1方药组成楮实子100g,生大黄15g,乳香没药各15g,苏木15g,五灵脂15g,威灵仙15g,生艾10g,白芷15g,木瓜15g,透骨草15g,昆布50g,米醋100g。功效:活血消瘀通络,软坚散结止痛。2.2使用方法将中药加冷水2~2.5kg,浸半小时,煎沸20min后倒入盆内.继之把醋倒入。先利用药气薰足跟部,待药温稍降后浸之.10min后离开药液,用竹片击打跟部疼痛处1~2min后,再浸之。每剂用2天,2次/d,每次外用约45min。2.3注意事项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宜走动。治疗期间鞋内加垫,且在鞋垫后跟部挖一孔与骨刺对应,孔之大小视疼痛范围而定.以减小对局部的刺激。3治疗结果(1)疗效评定:治愈:局部症状消失,行走跑跳如常,摄片复查骨刺基本萎缩或刺端圆滑。显效:局部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摄片复查骨刺明显萎缩。有效:局部疼痛减轻,踏实行走有痛觉。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变。(2)治疗结果:89例中外用5剂者38例,5~10剂者24例,15剂以上者27例。结果:治愈46例,占52%;显效23例,占26%;有效17例,占19%;无效3例,占3盼;总有效率为97%。114医药产业资讯MEDICINEINDLJSTRYINFORMATION4典型病例病例1:某女,双
足跟痛半年,近1周疼痛日渐加剧。患者足跟痛10余年,先右足跟痛,数年后左足跟也痛,曾经治疗几十次,痛时有减轻,因化费大而停止治疗。近期内疼痛加剧,不能走动前来就诊。检查:两足跟底部触及
结节物,按痛不可触及,舌淡苔薄,脉沉弦。X线摄片:双足跟部骨刺呈钩状增生。经本方治疗3剂6天,疼痛缓解。又3剂,疼痛明显减轻.能着地行走,足跟部结节区域缩小。再续5剂疼痛消失,跟底部肌按之柔软无痛,站立行走如常。随访1年未复发。病例2:某男右足跟部疼痛1个半月。患者足跟骨刺手术切除已8年.在3个月之前外出旅游后,开始自觉足跟部行走稍痛,休息后减轻。1个半月来疼痛加重,休息后亦不能缓解。特别近5天不能站立行走,走则疼痛难当。检查:右足跟部
肿胀,按之局部僵硬边缘不清,皮温高于健侧,脉沉弦,舌淡胖苔薄腻.X线摄片:右足跟结节外缘切除部位粗糙样
骨质增生。经本法治疗5剂,10天后疼痛肿胀明显减轻。又5剂疼痛消失。30天后X线复片示:粗糙样增生组织明显萎缩,随访1年无复发。5体会笔者重用楮实组成骨刺宁浸剂治疗跟骨骨刺症.其意在于运用前人经验《修真秘旨台书》言,内服令人成骨软之萎,又“济生秘览”治哽用楮实煎汤服之……,说明楮实一药具有较好的使骨刺软化作用。因其内服令人滑肠而改为外用,再配以大黄、乳香、末药、五灵脂、苏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生艾叶、白芷、威灵仙、木瓜祛风除湿散寒.温经通络止痛;昆布、楮实、米醋消坚散结,尤其重用楮实,化瘀与软骨相辅为用,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络、软坚散结止痛的目的。又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采用药物浸渍使药性直接作用患部,其机理为通过药液使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加速新陈代谢,从而缓解骨刺对周围组织的炎性刺激,最终使骨刺软化萎缩,从而达到治疗之目的。自拟骨刺宁浸剂用于临床5年有余,功效突出。治愈好转率较高,深受病家选用,且经济实用是值得推广的办法。(收稿日期:2006―05―11)
阅读此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