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尿路梗阻性疾病属于泌尿外科常见、多发病,原因很多,常见有结石、
肿瘤、结核、先天发育畸形等。而不管什么原因,都要继发引起尿路扩张积水和后期的肾功能损害,所以,早期的明确诊断及积极治疗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排除梗阻因素,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由于上尿路位居腹膜后,解剖路径长,毗邻关系复杂,对其病因诊断方法虽多,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多排螺旋CT的应用,给诊断带来新的机遇。在临床应用中,我们试图总结一套合理的检查方法,并对这套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收益作一客观评价,此次研究初步证明多排螺旋CT对泌尿系病变的诊断是一项高灵敏度高特异度的诊断方法,灵敏度达96.6%,特异度达96.7%,而本研究突出之处在于分泌期采用低剂量扫描方式,剂量仅为常规剂量的1/3,与常规扫描相比,剂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这样既减少了患者受辐射剂量,又不影响诊断质量,是更为人性化的扫描方式[1],通过严格的扫描程序,减薄图像分别进行细致的二维、三维重建处理,分泌期图像进行容积再现处理[2~4],这样得到的CTU图像具有直观、定位准确的特征,但对于尿路扩张显著、肾功能差的患者,动静脉期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图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直观体现梗阻平面及梗阻特点,尤其是梗阻病变的强化特征,对于病变定性至关重要。泌尿系病变、病种多,多种病变有沿尿路
种植播散的特征,观察病变范围要求全面完整,泌尿系的多排螺旋CT扫描正顺应这个特征,对多病灶病变定位准确,定性能力也显著提高。先天性发育异常,病变表现直观、准确,
泌尿系结石以阳性居多,对1mm左右的小结石均可发现。本研究未发现阴性结石病例。对早期
肾结核小盏、大盏的破坏显示清晰,对肿瘤需仔细辨别影像特征,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强化特征,病变与正常组织移行情况,综合分析基础上作出鉴别诊断。本研究在肿瘤影像分析上也有新的发现,两侧输尿管癌患者,1例为输尿管内多发病灶,1例为输尿管末端巨大病灶,2例经手术证实均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经多期相CT扫描均发现肾周积液,而且后者在分泌期可见造影剂外溢入肾周,此种征象还未见文献相关报道,分析原因可能为尿路梗阻发生相对迅速,输尿管代偿性扩张尚未发生,而肾分泌功能还未破坏,分泌的尿液无去路,遂向肾周溢出,这种推论还需进一步积累病例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