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肱骨内上髁骨折

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时间 : 2009-12-05 22:39:26 来源:www.med66.com

[摘要]

  1993~1997年,我科采用在闭路电视透视(电透)下闭合复位,经皮用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6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6例,女10例;年龄3~12岁。左侧15例,右侧9例。骨折类型:伸直型24例,屈曲型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7d.16例在当地按“脱臼”或“伤筋”给予手法整复、按摩、夹板或杉木皮外固定,敷以自配中药或消炎软膏,软组织肿胀严重,部分病例出现张力性水泡;10例在本院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后再移位。


  1.2 治疗方法 氯胺酮全麻或臂丛麻醉,在闭路电透下手法复位,先纠正侧方移位,再矫正前后、旋转移位。复位要求达到解剖复位。远骨折段旋后移位,复位后前臂维持在旋前位;反之,前臂维持在轻度旋后位,屈肘90°。分别用1枚直径0.8~1.2mm克氏针从内外上髁与肱骨干呈45°~55°钻入,穿过对侧骨皮质,尺偏型骨折在克氏针钻入达骨折线时,助手用力将远骨折段外翻后继续进针。内上髁处进针避开尺神经。克氏针尾在皮外折弯、剪断。被动屈伸肘关节,观察骨折稳定情况。术后上臂石膏托屈肘90°~100°,前臂中立位外固定2周,4周拔除克氏针。抗感染,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及软组织肿胀情况,一般3~4d肿胀明显减轻即可出院。


  1.3 结果 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与健侧相似,无肘内翻畸形及骨化性肌炎。3例出现针孔感染,经换药后痊愈。


  2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早期治疗不当容易引起肘关节严重肿胀,甚至出现前臂筋膜间隔综合征,严重者导致截肢。单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随着肿胀消退骨折再移位,粗暴手法或多次整复使骨折端“锯齿”被磨平,骨折更不稳定,远骨折段向内倾斜、内旋、内移以及骨骼发育不平衡是引起肘内翻的原因〔1〕。在非解剖位置上愈合,骨痂生长多,软组织肿胀消退慢,骨愈合前不能去除外固定主动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影响肘关节功能。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在电透下复位,完全纠正远骨折段内旋(即旋前移位)、内移(即尺偏移位),尺偏型骨折手法使远骨折段外翻状态下穿针固定,能预防肘内翻的发生。克氏针交叉内固定,2周内辅以外固定,2周后去除外固定能早期主动锻炼,骨折不会再移位,肘关节功能恢复快且完全。克氏针尾在皮外,拔除克氏针简单。避免因切开复位内固定软组织因素影响肘关节屈伸功能,较牵引治疗肿胀消退快,外固定时间短。本组3例出现针孔感染,及时换药湿敷、引流,感染被控制,没有影响骨愈合。


  笔者同意以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作为肱骨髁上骨折主要及首选的治疗方法;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合并血管或神经损伤需探查者,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适应证:(1)就诊较晚或治疗不当软组织肿胀严重甚至形成张力性水泡者;(2)多次整复骨折端“锯齿”被磨平骨折不稳定者;(3)外固定后骨折再移位者。


  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不需特殊器械;在没有影像增强条件的基层医院,普通X线透视下也可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孟继懋,郭子恒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08。


  安徽省无为县人民医院・伍红平陆晓梅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相似的文章

更多>>

肱骨内上髁骨折疾病

无相关实验室检查,关于本病的检查主要进行体检跟X线检查: 1、全面体检: 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