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来源:中国火罐时间:2005年8月31日18:52作者:admin肱骨外上髁炎亦称肱挠关节
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因网球运动员较常见,故又称网球肘。其因长期劳累,伸腕肌起点反复受到牵拉刺激,引起部分撕裂和慢性炎症或局部的
滑膜增厚、滑囊炎等变化。多见于特殊工种,如砖瓦工、未工、网球运动员等。属中医学“伤筋”范畴,并称之为“肘劳”。诊断要点;①起病缓慢,初起时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有加重,如提热水瓶,扭毛巾、甚至扫地等动作均感疼痛
乏力,疼痛甚至可向上臂及前臂放散,致影响肢体活动,但在静息时多无症状。②检查时肱骨外上髁部多不红肿,较重时局部可有微热、压痛明显,病程长者偶有
肌肉萎缩。肘关节伸屈旋转功能虽正常,但作抗阻力的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可引起患处的疼痛。刺络(刺血)拔罐法方一【取穴】压痛点。【操作法】选准压痛点,皮肤常规消毒,对准穴位,用三棱针迅速地刺入约半分至1分,随即迅速退出,以出血为度,然后用小号火罐吸拔。每3"-'5天1次,一般治疗3次,最好不要超过5次。【适应症】肱骨外上髁炎。【注意】①针刺时不可过猛,防止刺入太深,伤口过大,损害其它组织。②治疗期间宜减少患部的活动,以利于炎症早日吸收。同时治愈后仍需保护,避免再度劳伤,否则极易复发。【来源】《中医针灸学》方二【取穴】阿是穴。【操作法】在肱骨外上髁找到明显之压痛点,刺络闪火拔罐,留罐15分钟。【适应症】肱骨外上髁炎。本法对急性者疗效好,一般均在1~2次内消肿止痛。【来源】中国针灸1990;10(3)。47方三【取穴】曲池、手三里、肘尖(压痛点)。【操作法】先行针刺,用捻转手法,中等度刺激,使感应向四周放散。针后在患处用皮肤针轻轻叩打,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叩打后拔火罐,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适应症】肱骨外上髁炎。用本法观察治疗96例,均获痊愈。治疗次数最短6次,最长36次。【来源】四川中医1985;3(6):47【查看评论】【投它一票】【大中小】【关闭窗口】本站部分文章搜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站相关新闻发表评论:姓名: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