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又称维生素D缺乏症,俗称"软骨病",主要是骨质软化。起病原因,或由于人工喂养加辅食过迟或不足,致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由于户外活动少,晒太阳少,皮肤形成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不足使小儿体内对钙磷吸收不足,不能保持体内钙磷的比例及钙在骨内的沉着,因而骨骼不能进行钙化而致骨质软化,不能正常发育。
(一)主要表现
佝偻病患儿烦躁爱哭,食欲差,睡眠不实,夜间多汗,易惊,夜啼,枕部秃发,头发稀黄,肌肉松弛。骨骼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前囟大、闭合迟,边缘有软化感,头颅骨缝大,头颅呈方形,出牙较晚。胸骨突起呈鸡胸状,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呈串珠状,胸廓两侧下部凹陷呈沟状。四肢长骨骨端肿大,以腕部和踝部最明显。长骨容易弯曲,下肢呈X形或O形。脊柱常后突或侧弯。血钙降低者有手足搐搦。佝偻病患儿
发育迟缓,坐立行走都较同龄小儿晚,常伴有营养不良,容易发生上
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
(二)治疗预防方法
1合理喂养婴儿用母乳喂养,早加足够辅食,添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肝、蛋黄等,多吃蔬菜。
2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鱼肝油、应用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
3日光疗法2岁以下婴幼儿对日光的敏感性较高,不宜进行全身日光浴。但2个月以上的婴儿可在温暖、风和日丽的日子在户外进行日光空气浴,晒太阳,时间一般以夏季9~11时、15~16时,春秋冬季11~12时为宜。最初几天先在遮荫处空气浴,每次5~10分钟,以后移到日光下,从5分钟开始,每日1次,逐渐延长时间,夏季不要超过20分钟,其他季节不要超过1小时。日光空气浴面部要露出,但要注意保护眼部,勿使太阳直晒。在气温较高、患儿能耐受的情况下,皮肤暴露的面积可逐渐扩大,照射时间与面积的增加要严格掌握,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和照射后反应而定。气温过低、风速大、发生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急性病,或照射后出现较强皮肤红斑、出汗过多、食欲减退、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体温升高、心率增快时应暂停照射。2岁以上儿童可行日光浴,具体方法参见日光疗法有关部份。
4紫外线照射北方地区寒冷季节长,不宜进行日光浴,可去医院进行全身紫外线照射,或在托儿机构中集体进行紫外线照射。
5体位矫形已出现鸡胸、两下胸侧方内陷等
胸廓畸形的患儿可以俯卧抬头姿势睡硬板床来纠正畸形,每日2~3次,每次俯卧时间的长短视患儿体质及对这种姿势的耐受度而定,不宜使患儿过度疲劳。重症极期患儿不宜久坐久站,甚至应避免直立抱,以免加重畸形。
6按摩疗法不论病情轻重,患儿均可进行肢体及全身按摩,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张力,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7运动疗法户外活动有益于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治疗后进入恢复期的患儿可进行户外游戏、体操等运动。年长儿可进行体操、跑步、游泳等体育活动。
8母亲的预防母亲怀孕期间应注意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D与钙剂,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或紫外线照射。这对预防母亲本人的
骨软化症及所分娩婴儿的佝偻病均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