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髋臼骨折;固定术
[摘要]目的观察股骨干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患者轻症髋臼骨折,股骨干骨折处理后即可复位,髋臼骨折较重的均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结果依据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手术3年内功能评价优61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92%。结论依据患者不同骨折类型选用不同复位方法效果显著。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髋臼骨折;固定术
Treatmentoffractureoffemoralshaftcomplicatedbyipsilateralacetabularfracture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icacyoftreatmentoffractureoffemoralshaftcomplicatedbyipsilateralacetabularfracture.Methods86casesofmildacetabularfractureandfractureoffemoralshaftachievedrepositioneasily.Andsevereacetabularfracturewastreatedwithopenrepositionandinternalfixation.ResultsAllthecaseswerefollowedupfor3years,superiorin61cases,good18cases,well5cases,failure2cases.ConclusionTheprocedureusedarebasedonthetypeoffracturetype.
[Keywords]fractureoffemoralshaft;acetabularfracture;fixation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是一种高速能量损伤,合并症多,处理棘手。自1989年10月~2005年10月,笔者手术治疗该类损伤86例,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86例,男70例,女1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1岁,平均41岁。交通事故伤63例,高处坠落伤20例,运动伤3例。股骨干上段骨折16例,中段骨折62例(横断骨折32例,多段骨折10例,
粉碎性骨折20例),下段骨折8例,均有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根据AO分类法,A1型32例,A2型26例,A3型11例,B型12例,C型5例。合并中心性脱位6例,后脱位80例,
股骨头骨折5例,坐骨神经损伤4例,耻骨上、下支骨折12例,髂骨骨折11例,同侧胫腓骨骨折2例,对侧股骨及胫腓骨骨折各1例,休克9例。伤后来诊时间最短30min,最长1周。
1.2髋关节脱位漏诊情况
本组86例中,4例初诊漏诊,漏诊率为4.7%。其中1例是在住院期间行骨牵引及手法复位而骨折仍不稳定,经再次摄X线片发现髋关节脱位;3例是外院转入,因股骨干骨折术后成角畸形,住院后经检查及X线摄片发现髋关节脱位。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疗程
先纠正休克,生命体征稳定后,即行手术治疗。手术分2步,第1步先处理股骨干骨折,本组86例中80例选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6例选用加压钢板固定。对于比较轻的髋臼骨折,仅仅是髋臼前缘或后缘
撕脱骨折,股骨骨折行内固定后即可整复脱位,对于髋臼骨折比较重的A1.2型(后壁)、A1.3型(后壁+臼缘压缩)、A2型(后柱)骨折、A3型(前柱和/或前壁)骨折、B型、C型骨折均开放复位内固定[1]。A1、A2型骨折选用后外侧入路,显露大转子梨状窝,顺行插入交锁钉,先处理股骨干骨折,再处理髋臼骨折,髋臼骨折均以髋臼重建钢板、螺钉和松质骨螺钉固定。A3型骨折选用髂腹股沟入路,B型骨折选用后外侧入路或髂腹股沟入路,C型骨折选用髂腹股沟入路和后外侧联合入路。本组86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固定者71例,术后平均住院21天。
1.3.2合并症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者失血多,易合并
创伤性休克,故不能随意搬动患者,发现休克,早期多通道补足血容量,尽快纠正休克。合并股骨头骨折的折块多位于股骨头的负重处,我们的处理原则是小于股骨头关节的1/5或折块不在负重处小于1/4,且不影响复位,又不在髋臼内时,骨折块可以拿掉;反之应将骨折复位。本组5例合并股骨头骨折,3例未做处理,2例采用细小的钛质螺丝钉内固定。合并坐骨神经损伤者4例均行手术观察,观察4~12个月均恢复了正常功能,其他有关合并症或合并伤按传统疗法给予处理。
1.4治疗结果
1.4.1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评价髋关节功能标准[2]。(1)优:无疼痛,步态正常,关节至少为正常活动范围的75%,X线片无明显骨关节改变或轻度关节间隙狭窄。(2)良:轻微疼痛,步态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正常的50%,X线片示关节面硬化,间隙狭窄,有骨赘形成。(3)可:中度疼痛或轻度跛行,关节活动范围小于正常的50%,X线片示可见有明显关节面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骨赘形成。(4)差:显著疼痛,明显跛行,关节面僵硬并伴有明显畸形,X线片可见有明显
骨关节炎改变,股骨头向髋臼中心明显脱位。
1.4.2疗效评定结果
本组86例,术后X线片示股骨干和髋臼骨折均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髋关节脱位均已复位,内固定坚强牢靠。术后早期即直到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主要是训练股四头肌肌力,术后3天以CPM机练习髋膝关节屈伸,术后4周不负重下床,术后3~4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后可去拐负重行走。住院时间3~4周。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物。86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最长60个月,最短30个月,平均45个月。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接近正常。23个月随访发现1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系股骨头骨折病例);36个月随访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9例,坏死率为11.6%(3年内)。本组86例中3例合并同侧及对侧胫腓骨和股骨骨折全部愈合。按上述标准评定,本组优61例,良18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达92%。
2讨论
2.1受伤机制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关节脱位、髋臼骨折的受伤机制是受沿股骨干的纵向挤压力或撞击力所致[3]。一般认为系由高能量暴力连续作用的结果。Cook等[4]认为,若屈髋屈膝位,膝关节前方遭受暴力时,可首先致股骨干骨折。如残余暴力沿股骨干近折端继续向上传递,则可造成髋部损伤。当髋关节处于屈曲内收内旋位时,则股骨头位于髋臼的外下后缘,此处髋臼缘较低,是最薄弱环节,故导致股骨干骨折的同时或骨折后瞬间由于作用力本文来自:无忧论文网51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