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脊柱骨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原发良性肿瘤包括骨软
骨瘤、骨血管瘤、骨母细胞瘤、
软骨瘤、神经纤维瘤、骨样骨瘤、
软骨母细胞瘤。瘤样病变为嗜伊红肉芽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纤维异样增殖症、孤立性骨囊肿。原发恶性肿瘤中脊索瘤最多,其次为骨髓瘤、恶性淋巴瘤、软
骨肉瘤、骨肉瘤、尤文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纤维肉瘤等。骨巨细胞瘤属交界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较高,部分病例可出现局部复发、肺转移。脊柱原发性肿瘤手术途径脊柱前路途径肿瘤切除较彻底,脊髓减压效果可靠,缺点是要切除椎间盘、软骨板和部分正常组织,使肿瘤的生理屏障结构遭到破坏,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适用于主要侵犯椎体的脊柱肿瘤。后路手术操作简单,组织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在采用椎板切除加内固定时,由于压迫脊髓的肿瘤主要位于椎体而不是附件,椎板切除术无法充分显露病灶,而广泛的椎体附件切除会导致或加重脊柱的不稳,因而,椎板切除术的疗效不如椎体切除术,但内固定的应用降低了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和疼痛的发生率。前后联合入路的理念基于生物力学试验以及实现肿瘤完全切除两方面的考虑。与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相比,尤其是在累及脊柱椎体及附件的肿瘤患者,前后联合入路手术能实现完整切除肿瘤,更加彻底进行椎管减压和恢复脊柱稳定性。但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术者的要求更高。椎体切除后重建切除肿瘤后,由于脊柱的前、中、后三柱结构部分或完全中断,造成脊柱部分或全部失稳,因此需要在椎体切除后进行重建。重建脊柱稳定性包括对骨缺损的修复和内固定,前者常采用自体骨植骨、骨水泥和人工椎体等方式修复缺损。自体骨多取自髂骨、切除的锁骨、肋骨、胸骨。自体骨强度好,无排斥反应,而且愈合率较高,多为良性肿瘤植骨的首选来源。侵袭性肿瘤患者,由于术后需辅以局部放疗,而局部放疗不利于骨愈合,所以对侵袭性肿瘤前柱骨缺损者的修复也尽量采用愈合良好的自体骨植骨。上一篇:关注颌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