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19:19:16 来源:www.leifengshi.com
退行性骨关节炎
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是一种可动关节的非炎症性病变,它的特点是关节软骨退化和关节表面及边缘新骨形成。这种病变又称退行性关节病。 骨关节炎又称肥大性骨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变性性关节炎,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均指一种病。该病是常见一种关节病变,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关节节、膝、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而腕踝关节较少发病。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关节障碍。 骨关节炎可以从20岁开始发病,但大多数无症状,一般不易发现。骨关节节炎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见,国外调查指出,有明显骨关节炎X线证据者,在45-64岁年龄组中,男性占25%,女性占30%;而在65岁以上年龄组中,男性上升为58%,女性上升为65%。通过临床调查也证实,骨关节炎的发生率在59-69岁之间占29%,而在75岁或以上的占70%。据估计到本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人口将达1亿。如借用国外调查提出骨关节炎发病率粗算,我国仅在老年人中的骨关节炎患者就可达5千万左右。 骨关节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原发性骨关节炎,目前所有的检查方法查不出病因的骨关节炎,通常所指的骨关节炎属于这一类;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在它各种病因疾病的基础上,诱发的病变,如创伤、类风湿关节炎,神经及内分泌疾病等。这一类骨关节炎的病变比较局限,不伴发赫伯登结节。
骨关节炎的主要特征 (1)症状: ①受累关节:
常见受累部位是膝关节、髋关节、颈椎及腰椎、远端指间关节近端指间关节、第一腕掌关节、第一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累及负重关节。 ②关节疼痛
为本病最常见症状,早期疼痛较轻,多在活动时发生,休息后缓解,后期则休息时也痛,且常有夜间痛发生。过度劳累可使疼痛突然加重。
为局限性,活动后缓解。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
④活动困难
系缓慢进展性。早期轻微,仅在晨起或久坐后活动不灵便,活动后可恢复。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以至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减小。
(2)体征
本病的常见体征为关节肿大、触痛、活动响声、畸形和功能障碍。
骨性关节炎自我诊断
患者在早期可以通过这样的症状做简单的自我判断:1、有的人当揉捏骨节时听到脆响就以为是骨节出了问题,怀疑得了某种关节炎,其实不是这样,骨性关节炎病人骨节所发出的声音是琐碎的,像握雪的声音。2、关节感觉酸、疼,有时有肿痛感,阴天、受凉、过劳会加重,如果这种症状较明显或持续不缓解,就应该就诊,因为这些就是骨性关节炎的早期症状。
最常见容易造成混淆的是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那么它们的区别是什么?首先看骨性关节炎:40岁以上为多发,其中10%的患者有明显症状,通常发展缓慢,持续数年,累及少数关节,可以双侧同时发生,关节发红、发热、肿胀的程度不重,晨起关节僵直比较常见。但持续时间短,少于20分钟,只影响某些关节,如手、大脚趾、髋关节、膝关节和脊椎,除非是因为外伤才会影响腕关节、肘关节或踝关节。再看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发病在25-50岁之间,可以突然发生,在几周或几个月内,通常影响多个关节,从双侧小关节开始,导致发红、发热、肿胀,晨起关节僵直且持续时间长,通常几个小时,影响许多关节,包括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肩关节,经常导致疲劳和体重下降。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都是全身性疾病,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病,必须加以区别。 1、类风湿关节炎以中年女性多发,而骨关节炎以50岁以后多发。 2、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变为滑膜炎,而骨关节炎主要为关节软骨变性和增生。 3、类风湿关节炎累及近端指间关节,而骨关节炎主要累及远端指关节。 4、类风湿性关节炎呈持续性、对称性和进行性关节炎,不经治疗很少自行缓解,而骨关节炎症短暂,休息后可减轻或自行缓解。 5、类风湿关节炎有类风湿结节,骨关节则缺乏。 6、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1小时以上,骨关节炎患者不足半小时。 7、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率达75%,而骨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阴性。 8、类风湿关节炎患X线检查以节软骨破坏为主,而骨关节炎患者以增生为主。
为何会得骨性关节炎?
一些骨性关节炎病人将早期的酸痛自己克服着,总是忍忍就过去了,因为此病因受累加重,病人早期只是在一些较用力动作时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楼、蹲下站起等,但经休息就有所恢复,所以有间歇性。但是到了中期走路开始疼,腿别扭,疲劳感加重,发病部位酸痛。到了晚期,一走路就疼,病人再也忍无可忍了,如果病发在髋关节就会出现肿胀。有的病人不知自己患的是哪一类关节炎,但是忽然有一天他不得不上医院了,因为腿肿了,而腿肿的原因也正是病重所致。
许多经多方面检查后被确诊为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都禁不住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得了这种终身无法治愈的大病?即使在中老年发病率为10%,为什么人家那90%的人就不得这病?我和人家有什么不一样?”他回答说:“首先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工作和同等年龄中,不同的遗传基因可以使人致病;然后是您的年龄在40-50岁之间,正是该病的高发年龄;肥胖也是造成此病的病因;受过严重外伤也可能导致患上此病;在操作计算机、开车或用其它惯用姿势工作时不休息、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也是致病的原因之一。
1.生活中一提到骨性关节炎,有的人就马上和“老气横秋”四个字联系起来,因为一般都认为它是60岁以上的人才得的病。其实关节炎可影响所有年龄的人,包括儿童在内。关节炎的早期变化在二三十岁就开始,比如我国著名的滑冰运动员叶乔波因为从小就进行滑冰动作的训练及反复受伤,导致膝关节提前退化,20岁时就得了骨性关节炎,关节内出现软骨的碎片和游离体。在几乎所有40岁以上的人身上,凡是承受重量的关节都会发生变化,大多数症状随年龄增长而加剧。
2.长期以来骨性关节炎及其它类型关节炎都被怀疑为妇女产后期间洗澡和工作过累引起的。而事实上妇女在产后可以安全地洗澡,不会引起关节炎。
3.有的人认为关节炎是由于肌肉撕裂而引起的。长期使用某一特定部位的关节可增加这些部位发炎的危险,但是周期性的肌肉用力并非致病因素。
4.人们认为,草药、铜手镯、磁疗等治疗此病更加安全有效,事实上只在有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才可以说明传统医学的有效性。
物理治疗对缓解病人的病痛、及时控制病情非常有效,在配合用药的情况下,效果非常明显。
物理治疗是利用冷敷、热疗和运动等方式减轻患处疼痛,同时增强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及扩大运动范围,来恢复关节功能。
冷敷法关节炎疼痛发作,病人感到发热时,可用毛巾包裹冰袋后置于疼痛关节上,每次不超过10分钟。
热疗法在炎症消退后,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患处,也可以泡个热水澡,每次不超过10分钟。
运动治疗通过适当运动增加关节的活动性及肌肉力量:手指弯曲度治疗、膝盖活动性治疗、臀部伸展治疗、手指强化治疗、膝关节强化治疗、臀部关节强化治疗等。
骨性关节炎发病原因 骨关节炎现代医学认为主要与患病年龄增大,内分泌紊乱有关,也可由外伤,姿势不正造成,遗传因素对本病也有一定因素。骨关节炎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和消失,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 中医认变风寒三气杂合入侵,经络气血阻滞,闭阻不通而为“痹”。《内经》云:“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五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覆感于邪,内舍于肾。“骨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即“骨痹”、中医以肾为先于之本而主骨,骨的病变而负于肾;因此,骨关节炎的发病与肾素体虚弱,肝肾亏虚,气血凝滞复感风寒湿热之邪而经络气血阻滞,迁延日久,邪实正虚日益加重而形成骨痹症候。
骨性关节炎临床表现 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和X线往往不尽一致,即有的患者已出现了明显的骨质增生,如手指末端的赫伯登结节,而患者从无局部不适;有的患者关节疼痛,不能持重,下楼梯比上楼梯时更为明显,临床上提示膝关节骨关节炎,而X线检查可能显示膝关节正常或有轻微增生。因此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可有无症状性骨关节炎(仅有体征或X线证据)和有症状性骨关节炎,症状随受累关节不同而不尽一致。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病缓慢,部位局限,活动多则加重,休息即可缓解;晨僵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受累关节以疼痛和压痛为主,偶尔伴发关节周围组织肿胀,或一过性滑膜炎;活动时关节有摩擦音,严重者可发生关节畸形。颈椎或脊椎病变可引起神经受压或刺激症状。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沉不增快和C-反应蛋白不升高。X线片检查有助于诊断。骨关节炎好发于膝、手的远端指间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颈椎、腰椎、肩、肘、第一趾关节和胸椎等,腕,踝和髂关节人发病少见。 1、手的骨关节炎是最常见的,其特征表现有以下几种:通常在手指远端指尖关节背侧出现骨性增生的结节,称为赫伯登结节;继而在近端指间关节出现类似结节,称为布卡得结节。由于结节性增生,手指各节可向尺侧或桡侧偏斜、构成蛇样手指。由于大鱼际萎缩,第一掌腕关节半脱位而呈形手指。骨性结节一般无疼痛,先为单个,尔后逐渐增多。手部操劳或下凉水,可诱发疼痛或伴发结节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或压痛,经休息或抗炎药物短期治疗后可消失。 2、膝关节也是骨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患者主要感觉关节酸痛,胀痛,尤以长距离行走剧烈运动,受凉或阴雨天时加重。下楼困难,下楼时双膝发软,易摔倒。蹲起时疼痛,僵硬,被动运动时膝关节有响声或触及骨摩擦音。少数患者可出现短暂的关节肿胀和积液。关节X线片检查可发现骨质增生,关节间隙变窄,一般无关节破坏。 3、颈椎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也是骨关节炎中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的重要部位。通常将颈椎骨关节炎引起的症状称为颈椎病。国内将颈椎分为以下6型: (1)主要为颈椎局部疼痛,少数可反射性引起头、颈、肩疼痛。 (2)神经根型:指增生的骨刺和压迫神经根引起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又分急性和慢性型。 (3)脊髓型:指脊髓受压或缺血引起的脊髓传导障碍,又分中央与周围两型。前者发病从上肢向下肢发展,后者则相反。此两型又分轻、中、重三度。 (4)椎动脉型:指椎动脉受压引起供血不足。 (5)交感神经型:指颈部交感神经受压迫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 (6)其它型:如食道受压型。 X线片改变为椎体及椎小关节骨赘形成以及椎间孔变窄和变小。 4、腰椎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以第三、四腰椎最为常见。累及椎间盘、椎体或后骨突关节的骨质增生,引起腰椎及腰部软组织酸痛、胀痛、僵硬与疲乏感,甚至弯腰受限。邻近的神经根受压,强想起相应的症状,如局部疼痛、发僵,后根神经痛、麻木等。压迫坐骨神经可想起坐骨神经炎,表现为患肢剧烈的麻痛、灼痛、抽搐、窜痛、向整个下肢放射。压迫马尾神经,查引起括约肌功能障碍的马尾综合症。
骨性关节炎预后及预防 骨关节炎大多发病缓慢,关节软骨退形性变为主,大多经过积极治疗可改善关节功能,极小数形成功能障碍。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最主要的治疗是休息,特别强调受累关节充分休息。关节承受压力或过度活动,往往容易加重关节软骨磨损。适当限制患病关节活动,不但疼痛减轻,并防止加重,但不宜卧床休息。一旦关节炎症状消除,应尽快恢复受累关节锻炼。长时间制动可以加重骨钙丢失,肌肉萎缩,促使骨质增生加重。平时要适当活动锻炼,但不亦过度劳累。 由于骨关节炎与肥胖、脱钙、维生素A和D缺乏有关,因此,在饮食起居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 (2)进高钙食品,以保证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老年人的摄取量较一般年轻人增加50%左右,即每日钙不少于1200毫克,故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补充钙剂。 (3)超体重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页纸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 (4)蛋白质的摄入要有限度,食物中过高的蛋白质会促进钙从体内排出。 (5)要增加多种维生素摄入,如维生素A、B、B1、B12、C和D等。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病因与预防
当人们进入老年期后,骨骼中有机质数量逐渐减少,无机盐含量逐渐增多,易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下列几方面有重要关系:①内分泌因素。人老了,性腺功能低下,性激素分泌减少,影响了骨的生长。②营养因素。由于老年人食欲差,肠道吸收功能也不好,因此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D等物质供应不足,影响骨的生长。③缺乏运动和足够的阳光照射,老年人闲居室内时间长,缺乏活动。预防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可以多吃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加强室外锻炼。
防治骨质疏松应从食疗做起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疾病,给人们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提倡饮食治疗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关键,是提高生活质量,增加生活乐趣的重要障碍。缺钙是造成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我国传统的膳食结构是以谷类食物为主,含钙量低,而蔬菜中的草酸及植物纤维的大量摄人又影响了钙质的吸收,加上中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胃液和消化酶分泌减少,也影响到钙的吸收和利用,使中老年人容易缺钙。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希望老年人和缺钙人每天每公斤体重要补钙15毫克。因此中老年人应从饮食中科学的调配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各种乳制品,豆及豆制品,海产品、鱼、虾、螃蟹、海带及坚果类食品。
注意日常活动姿势
正确提物姿势:先屈膝下蹲,降低身体重心,然后再弯曲腰背部提起重物。 错误提物姿:由于身体重心未下降,向前弯腰时腰部负担加重,易扭伤。 正确搬运姿势:当屈膝下蹲搬起重物后,将重物尽量靠近身体,重物不超过腰围的高度,缩短力臂,使身体重心保持平衡状态,不会增加腰部负担。 错误搬运姿势:身体重心前倾,易失去平衡导致跌跤。在未跌倒之前,腰背部肌肉负重很大,易致损伤。 正确背物姿势。膝关节、髋关节轻度屈曲,腰背部保持弯曲,不易引起腰痛。 错误背物姿势。重物距身体重心较远,且超过腰围的高度,因增加腰部负担而易致腰部损伤。 错误的往高处放、取东西姿势。髋、膝关节都处在完全伸直状态,腰部极易后伸,增加了腰部的负担。一旦用力不当,或失去平衡,均容易扭伤腰部。正确姿势应该是先踩物垫高身体,再取、放物。 正确的晨起洗脸刷牙时的姿势。微屈膝关节,轻弯腰,可避免损伤。
如何预防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 2)走路时要脚下留神、避免摔跤,若滑倒时尽量不要让臀部着地。冬季在冰雪地行走时,要注意鞋底防滑。 3)在体育活动之前,要充分做好髋部的准备活动,以感觉自身发热、四肢灵活为度。 4)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干过重的活。干活时要注意地面平整。 5)髋部若受伤后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在病伤未愈情况下过多行走,以免反复损伤髋关节。
1、疲劳;长期或过度的疲劳,可以耗损人体气血,使人体质下降而抗病能力减弱,常常使人发病。 2、房劳;房事过多有损人体健康。 3、酗酒;"酒为湿热之最",伤人元气,折人长命。饮酒过量,则对人体有很大的损害,其一是对肝脏和胃的损害,其二是对大脑有损害,其三是对肾有损伤。 4、饮食因素;营养不良,体质下降,体弱多病,长期进食无序,人体消耗大而补养不足对肝脏及胃有极大的损伤。 5、精神因素;因境遇不顺,频繁而强烈的精神刺激,是感染痨病的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6、外感时邪;外感时邪,主要是肺痨的致病因素。同时,外感寒湿之邪,阻滞经络骨节,痰滞血凝,日久寒邪化热,耗伤气血腐筋蚀骨局部肿胀化脓,亦可发为骨痨。 7、多言;言语过多,或高声喧哗,或高歌,过极则伤人元气,使人致虚,易感痨虫。 8、先天不足与因病致虚;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体弱,痨虫易染。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