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5 20:29:45 来源:www.med66.com
骨囊肿(bonecyst)是一种骨的囊肿样局限性瘤样病损,并非真正的囊肿。为良性病变,亦称单纯性骨囊肿或孤立性骨囊肿。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依次为肱骨近段、股骨近段、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病因尚未明了。有学者认为骨囊肿是由于骨内血管末梢阻塞,血液瘀滞所致;也有认为本病系某种肿瘤、炎症组织的退行性变,其生长、代谢阻碍的结果或与骨发育异常有关;也有认为可能系外伤出血形成局限性包囊,进而局部吸收骨化而成。
病理改变
术中可见局部骨膜稍增厚,皮质骨变薄,有时像鸡蛋壳一样。囊内充满透明的黄色液体,有时因出血而呈红棕色或血色。囊壁为灰白色或黄色的薄层的纤维组织,且有许多骨嵴伸入囊腔。镜下所见:较多纤维组织中有骨样组织或骨组织,有少数散在的多核巨细胞。
临床表现
患者一般临床症状比较轻微,局部仅有不适和隐痛,多数患者常因病理性骨折摄片方才发现。颈椎骨囊肿者,可出现神经脊髓刺激症状而就诊。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片表现:干骺端有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的透亮区、膨胀程度较轻,囊壁光滑,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若发生骨折,典型改变将消失,椎体可呈压缩骨折。
诊断标准:
1、患者多为青年人,也可为成年人。
2、好发于长管状骨干骺端和骨干部,依次为肱骨近段、股骨近段、胫骨近端和桡骨远端。
3、生长缓慢,症状轻微,仅局部有轻微的酸痛感和不适。
4、X线表现为椭圆形透明阴影,边缘清晰,内无钙化斑点。
鉴别诊断
一、动脉瘤样骨囊肿在临床和X线上与骨囊肿均有相似,穿刺时多为血性液体,X线表现为偏心性生长,侵蚀周围正常骨质,边缘模糊不清,常可穿破骨质。
二、骨巨细胞瘤多见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部位以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最多见,X线上见偏心性、膨胀性生长,常表现出肥皂泡样改变,镜下与骨囊肿容易鉴别。
三、骨嗜酸肉芽肿病变多位于骨干,有明显的疼痛,X线上骨膜反应明显,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镜下可见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
四、内生软骨瘤好发于手、足短管状骨,X线显示肿瘤呈中心性、膨胀性生长,内有钙化斑点。
五、非骨化性纤维瘤多呈偏心性,病变距骺板有一定距离,范围较骨囊肿局限。
一、非手术治疗骨囊肿较小者可因骨折后骨痂而消失;囊肿较大者也可因之缩小;偶尔可因血肿骨化而消失。用甲基泼尼松龙注入囊腔有一定的疗效,多数可恢复正常骨结构。
二、手术治疗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最好在骨骺愈合施行,目的为减少复发的机会。骨囊肿偶有恶变为肉瘤的可能。囊肿位于椎弓附件者,手术切除即可;若位于椎体者,除切除病灶外,应予以植骨融合。
手术多可治愈,预后良好,很少复发。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