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髓纤维化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

时间 : 2009-12-05 13:36:05 来源:www.studa.net

[摘要]

中药为主综合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20例,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2.1治疗前后患者症状、血象变化治疗前有贫血者14例,经治疗后贫血明显改善(血红蛋白上升超过30g/L)者9例;治疗前白细胞升高者12例,治疗后降为正常者9例;治疗前血小板高于正常者7例,经治疗后降为正常者4例;治疗前血小板低于正常者4例,经治疗后明显改善(血小板上升超过30×109/L)者1例;病程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3例,经治疗后全部出血停止,其中2例经内科保守治疗,1例行脾静脉栓塞术。

  2.2治疗前后脾脏变化治疗前20例患者脾脏均肿大,肋下4~32cm不等(平均肋下13.2cm),其中巨脾者13例;治疗后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肋下0~27cm不等(平均肋下9.1cm),其中巨脾者7例;有明显缩小者(缩小达50%以上)9例。

  2.3治疗前后骨髓象变化治疗前骨髓增生活跃以上者15例,骨髓增生低下者5例;经治疗后骨髓增生活跃以上者13例,骨髓增生低下者7例;治疗前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4+,其中4+14例,治疗后骨髓活检网状纤维染色+~4+,其中4+13例。

  2.4疗效评价20例中好转6例,进步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

  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一种不明原因的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以幼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脾脏显著肿大、骨髓干抽和骨质硬化为特征,可归属于中医学“髓劳”“积”等范畴。如《金匮要略》载“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和《诸病源候论》载“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胁下引小腹男子积疝”均分别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贫血和巨脾等特征。目前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多数主张根据病变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主要在于改善贫血及巨脾引起的压迫症状,但效果仍不甚理想,预后较差[2]。我们依据“肾主骨髓”和“肝主疏泄”的中医理论,认为本病既有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低热汗出、腰腿酸软等“髓劳”之脾肾精气亏损,气血虚衰的表现,也有胁下积块、坚硬不移、脘腹胀痛等“积”之肝气郁滞,淤血内结征象,其辨证总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病机为脾肾亏虚,肝郁血淤;治疗应以补肾健脾、疏肝化淤为大法,以滋其源泉,散淤消积,标本兼顾。汤药方中仙灵脾、补骨脂补肾填精,使精能化血,肝血得养;边条参、炙黄芪健脾益气生血;柴胡、鸡血藤疏肝行气,补血柔肝,合肝木体用之妙;紫丹参、莪术、三棱、红花、桃仁活血化淤,消散结,使淤血去而新血生,血淤化而气行畅。全方补肾填精而不滞气行,活血化淤而不损正气,疏肝柔肝而不伤肝之阴血,颇切本病髓劳、积病机之要。本病之脾脏显著肿大属于中医“肝积”“积”范畴,病属肝经毒蕴,热郁血淤,久结胁下而成,而青黛一药味咸性寒,入肝胃肺三经,具有清肝泻火,凉血散淤之效,正合所用,而四黄散又具清热解毒之功。两药混合后外敷脾区,通过透皮吸收,入肝经直达病所,能清热散淤,软坚化积,回缩脾脏,且无口服之腹泻等副作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S].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21.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99.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药为主综合治疗...”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髓纤维化疾病

1.血象: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均有轻重不等的贫血,晚期可有严重贫血,贫血通常属正细胞正色素型。红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大小不一及畸形,网织红细胞2%-5%。外周血出现泪滴样红细胞、幼红细胞及幼粒细胞或巨大血小板是本病...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