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5月第24卷第5期,2007,0124,№骨样骨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叶卫华(综述)梅海波(审校)(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长沙410007)[关键词]骨瘤,骨样/治疗;骨瘤,骨样/诊断;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738.1[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1―71712007)05―0861―04骨样骨瘤系一病因不明,生长缓慢的特殊类型良性骨肿瘤.其特征性的发生于5~2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11].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在下肢长骨,其次是上肢骨,脊柱,手,足等部位则较少见2].绝大部分病变为单发,也可累及全身多处骨骼,病变可发生在骨骼的任何部位[3].4及5对骨样骨瘤作细胞遗传学检查,发现第22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部分缺失,可能引起细胞的异常增殖.1临床特征与疼痛机制1.1临床特征约9骨样骨瘤病人的典型临床特征是疼痛,由轻到重,从间歇性到持续性,从病变局部发展到可伴有放射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以夜间疼痛或夜间疼痛加重为特征性表现;骨样骨瘤的疼痛症状多数在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或类药物后迅速缓解,该特点在骨样骨瘤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作用.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症状描述可能含糊,但大部分患儿常常会在夜间痛醒.另外,部分患儿否认有疼痛,仅以下肢跛行为主要症状.尤其是发生在儿童的髋关节周围病变,局部症状可不明显,仅见患侧下肢
肌肉萎缩,疼痛和不适主要发生在患侧大腿远端的前内侧和膝关节部位,使临床医生将检查重点放?综述与讲座?在大腿远端和膝关节,极易延误诊断.且在上述症状出现数月后方才出现明显的线改变,常至病程迁延.1.2疼痛机制骨样骨瘤疼痛的可能发生机制:①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骨样骨瘤的瘤巢中可分泌高值的,其产物具有扩张血管以及降低痛觉感受器阈值的作用,可引起瘤灶内血管压力的改变,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产生疼痛.而类药物作为前列腺素合成酶之一的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0)的阻滞剂,可抑制4的合成,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因此,4在骨样骨瘤疼痛的发生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等发现,在骨样骨瘤中提取的.,4的浓度均高于正常的骨组织病灶处,其中2可较正常骨组织高1~000倍;等7]经过免疫组化染色发现,骨样骨瘤标本中一1,一2表达比其他骨肿瘤明显增高.,4和.的合成是由花生四烯酸环氧合酶()催化合成的,一1,-2是合成,2的重要的限速酶,由此推测及相关前列腺素在骨样骨瘤疼痛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②病理研究发现:瘤巢中心以编织骨为主,外周为血管丰富的纤维基质,血管问,肿瘤组织周边反应区有丰富的无髓神经纤维,生看书,记笔记的光线亮度.5.4及时追踪,获取反馈信息一定时间的多媒体教学后,及时就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际能力进行追踪调查,听取学生建议,不断完善教案及课件,如此循环进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产物,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飞速发展,普及,发展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它必将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未来教改的重点将致力于加强多媒体教学训练,改进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扬长避短,因地因时制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其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确保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编辑:詹道友)[收稿日期]2007―02―03医学临床研究2007年5月第24卷第5期,2007,24,5其中周边反应区的无髓神经纤维要比瘤巢内多.而这些无髓神经纤维和血管比较邻近,对局部血管搏动,血管压力改变等刺激较为敏感;③骨样骨瘤患者夜间疼痛的加重与人体自主神经的生理节律有关].人在夜间可增加对痛觉的敏感性,同时瘤巢内夜间血流量约为白天15倍,瘤体内压力增加可以加重这些无髓神经纤维对疼痛刺激的反应.2诊断与鉴别诊断骨样骨瘤的诊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史特点,临床体征,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来综合分析,影像学检查包括线平片,,,同位素检查,血管造影等.确诊依赖于病理学检查.2.1线表现骨样骨瘤因病变部位不同和病程长短而线表现各异.位于长骨骨干的骨样骨瘤具有特征性,其典型的线表现为:有一小圆形透亮的瘤巢及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瘤巢一般为直径小于2的圆形或椭圆形透亮区,位于病变中心,病灶周边的
骨硬化反应呈梭状增厚,还可伴有
骨膜反应,周围软组织或相邻关节的肿胀.常为单个瘤巢,偶见2个以上的瘤巢.骨样骨瘤的另一个典型的线表现为"牛眼征":即圆形透亮的瘤巢中心有圆形的
钙化影.有时,线体层摄影也能较好的显示瘤巢.2.2检查多数学者认为,是诊断骨样骨瘤的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其最大优点是比线能更好地显示瘤巢,亦更易显示瘤巢内的钙化而更易表现出"牛眼征".这一优点在骨盆,脊柱及关节内病变等复杂的解剖部位作用更大.另外,能准确定位瘤巢,对于手术进路的选择,术中定位以及手术效果极有帮助.因为瘤巢的完整切除是治疗和防止肿瘤复发的关键,而瘤巢通常较小,且常被硬化增生的骨质所包绕,术中仅凭大体观察和临床经验要达到准确定位非常困难,尤其是当瘤巢位于骨质的深部时,难以将瘤巢完整切除而症状复发.所以对于有些病例行术前或术中的检查定位是必要的.2.3检查文献报道[8]认为,对于瘤巢的显示和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不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因素:①扫描的层厚,层距较厚以致影响到较小瘤巢的显示;②瘤巢的信号通常为1,1低信号,2,1高信号,缺乏特征性;③对于瘤巢周围软组织和骨髓的
水肿的显示优于线和,容易掩盖较小瘤巢的显示.对非骨皮质区的病灶,缺少典型硬化反应区的病损或关节内骨样骨瘤,在临床症状,线检查和检查都不明确的情况下,有一定的使用价值.2.4同位素骨扫描较为敏感,但特异性不高.病损区组织对同位素的吸收可较周围组织明显增加,在术中定位瘤巢和术后随访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5血管造影相对运用较少.典型的血管造影显示受损部位的小血管有不规则管腔,提供病灶丰富的血运,动脉相显示为深色,静脉相则为浅的[2].2.6鉴别诊断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基本可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