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508:33:281 临床上,
骨折和脱位等外伤的发生较为常见,许多患者和家属由于缺乏医学知识,或治病心切,购买或服用了一些所谓的长骨头、消炎止痛的药物,本想促进骨折的早期愈合,却影响了正常的骨折愈合。其实,对于一般的骨折脱位等外伤,人体骨组织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完全可以自我修复,基本不需要口服药物加快骨折的愈合。有些药物尤其不利于骨折愈合,希望患者注意。 1、消炎痛和水杨酸类药物如消炎痛及阿司匹林、扶他林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达到止痛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而机体内的前列腺素可引起骨折断端血管扩张等炎症反应,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就不利于断端巨噬细胞的聚集、血管的再生。此类药物在减轻无菌性炎症的同时,却使血管扩张作用受到抑制,局部血流减少,组织缺氧,长期服用造成骨折延迟愈合。 2、四环素类药物可以永久性结合入
钙化的组织如骨骼等,引起胚胎、骨骼等生长迟缓,并可以引起儿童骨骺及干骺端的骨小梁变形断裂,发生局部的微细骨折; 3、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直接影响骨的生长、转换及损伤后的修复。长期服用皮质类激素可以引起全身性
骨质疏松,甚至病理性骨折。在骨折愈合初期,可以使骨折断端的血肿吸收缓慢,肉芽组织形成、血管再生、骨化等受到抑制,还可诱发血肿感染。 4、抗凝类药物如各种止血剂肝素、双香豆素等,可以减少凝血活酶的浓度,使骨折端纤维蛋白合成减少,血钙降低,并可使骨折局部粘多糖减少,阻止基质钙化沉积,延缓骨折愈合。 5、环磷酰胺破坏DNA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分裂和增殖,作用强大而持久,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引起白细胞及
血小板减少,具有细胞毒性,影响结缔组织的修复,可使骨骺软骨板的成骨细胞损伤,使其纵向生长受到限制,骨干抗弯强度减少,骨的力学特性降低。 外伤后口服一些中成药活血化瘀加快外伤周围的血肿消散是无可厚非的,但无选择性的口服中成药也是有危险的,长期口服三七片等可以导致
胃溃疡、消化不良等反应。一般认为口服中成药在早期以活血化瘀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补益肝肾为主,应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医学博士殷浩(责编:刘金兰 作者:殷浩)【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