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

时间 : 2009-12-05 01:53:18 来源:www.120ask.com

[摘要]

患者年龄:55患者性别:女病情描述:最近半个月腰疼历害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就医一次无效化验、检查结果:想要得到的帮助:请问如何医治有效

病情分析: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OA),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等变化,而出现骨破坏,引起继发性的骨质增生,导致关节变形,当受到异常载荷时,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骨质增生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意见建议:中医在辨证分型上,一般主张分为虚实两大类,虚包括肝肾阴虚和气血虚弱型,实包括风湿寒邪侵袭,痰湿内阻和气滞血瘀型.  (1)外邪痹阻  中年以后,肝肾不足,气血渐虚,卫外不固,风湿寒邪乘虚入侵,导致气血瘀滞,搏结于颈项筋骨,经脉不通,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而致.  症见:头颈肩背和四肢疼痛,痛有定处,喜热恶寒,颈部僵硬,活动受限,后颈部可触及到条索状物和压痛点,上肢沉重无力,伴有头沉,胸闷,纳呆等症状,舌质正常或发黯,舌体或有齿痕,脉沉迟或弦滑.  治法: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  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15g,防风12g,当归12g,炙甘草6g,赤白芍各12g,炙黄芪15g,片姜黄12g,生姜6g,苏木10g.  本方益气和营,祛风利湿,为风邪偏胜,麻木较重者而设.若疼痛剧烈,寒邪较盛者,加制川乌,附子,细辛,桂枝以散寒止痛;若湿邪偏胜者,可加海桐皮,莶草,路路通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2)痰湿阻滞  中年以后肾气渐虚,气化无力,水不得化气,即停蓄而为痰饮;且体虚易招风邪侵入,风痰相搏,阻滞颈部经络而发病.  症见:头项强痛,肩臂酸胀不适,肢体沉重,伴有头重脑胀,胸脘满闷,少食多寐,苔白腻,脉沉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通络.  方药:指迷茯苓丸加味.茯苓12g,黄芩10g,陈皮12g,五味子10g,桔梗6g,姜半夏9g,白芥子10g,地龙12g,胆南星10g.  本方燥湿化痰,理气通络.若兼见瘀阻经络者,可酌加三七,穿山甲,地龙以助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力;若兼见有风寒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灵仙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见眩晕者,加天麻,白术;兼见胸痹者,加丹参,瓜蒌,郁金.   (3)气滞血瘀  由于外伤和劳损,使椎体缘组织间隙出血而成瘀,瘀血阻滞经络发为本病.  症见:头颈肩背及四肢麻木,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加重,伴有头晕眼花,视物模糊,失眠健忘,惊惕不安,胸闷胸痛,烦躁,面色不华,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多细涩和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通经络.  方药:化瘀通痹汤加味.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没各9g,元胡12g,葛根18g,透骨草21g,姜黄12g,穿山甲10g,地龙12g.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偏寒者,加桂枝,制川草乌,细辛;偏热者加败酱草,丹皮.若气虚者加黄芪;若兼见痰湿者,加白芥子,胆南星;若兼有胸痹者加薤白,郁金,瓜蒌,半夏.  (4)气血虚弱  年老体弱,气血衰少,气虚则腠理不密,风湿寒邪乘虚侵袭,经脉闭阻,气血运行不畅,血虚筋骨失去濡养皆可致病.  症见:头项酸痛不适,肩臂麻木不仁,少寐多梦,自汗盗汗,头昏目眩,心悸气短,面色少华,女性患者每于后症状加重,或经期紊乱,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通络行痹.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黄芪15g,赤白芍各12g,桂枝10g,鹿角粉6g(分吞),鸡血藤15g,生姜6g,大枣4枚.  本方益气温经,和营通痹.若兼风湿者,酌加灵仙,透骨草,葛根,羌活,炒苍耳子等,以祛风湿,止痹痛;若兼瘀血者,酌加地龙,桃仁,红花,当归尾等以助其活血化瘀之力;若兼有肾虚者,酌加淫羊藿,菟丝子,狗脊等,以补肾阳,通督脉.  (5)肝肾亏虚   肾藏精,主髓;肝藏血,主筋.年老体弱,肝肾精血日渐亏少,筋骨失去滋荣而致.  症见:肩颈不舒,头脑胀痛,眩晕,不可转侧,伴神疲乏力,健忘少寐,腰膝酸软,舌体瘦,质红绛,少苔或无苔,脉弦细.  治法:益精补肾,滋阴熄风.  方药:左归丸加味.熟地15g,山药15g,山茱萸12g,枸杞子15g,菟丝子10g,生白芍12g,生石决明15g,当归9g,炙甘草9g,黄精24g.  本方能滋补肝肾真阴而熄风.若兼有风湿者,加灵仙,莶草,鹿衔草祛风湿止痹痛.生活护理:骨质增生,又称骨刺.以前人们一直把“骨刺”当作是风湿骨痛的症状,从而忽略了骨质增生,治疗效果也不理想.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通过X线摄片便能清晰地辨认骨质增生的部位和增生的程度.如今,通过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医对“骨刺”的认识也有了一个飞跃.  临床证明,长期服用中药治疗骨质增生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患者可用威灵仙30克,鹿衔草30克,金毛狗脊45克,去皮鸡胸肉250克煲汤饮用.先将上述药品放入瓦罐内,加10碗水煎至3碗,去滓渣后喝汤.3碗药汁要暖饮,分早中晚3次,10天为1疗程.  不过,为了提高中药的疗效,在治疗时还应根据疾病的阶段和患者的体质认真辨证才行.中医认为,骨质增生的早期多为瘀邪交结,凝而不散,治疗应化瘀驱邪,舒筋通络.可服中药桃仁10克,红花5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川芎5克,赤芍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威灵仙15克,地龙10克,土鳖虫5克,乌梢蛇1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另用蝎子,蜈蚣各5克研末,每晚服2克.连服1月,病情会明显好转.巩固疗效可服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10克,连服3个月.  如果病人已是骨质增生的后期,则多系肝肾不足,虚中夹实.不足者有阴虚,阳虚之分,夹实者有瘀结,湿热之别,病情比较复杂.阴虚者表现为口燥便坚,形瘦眩晕;阳虚者肢体畏寒,小便清长,阳痿滑泄;湿热者多有关节肿胀,关节内有积液,按之波动,屈伸不利.治疗以补肾软坚为主,可用下列中药: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淮山药10克,丹参30克,皂角刺10克,穿山甲10克,威灵仙15克,生甘草5克.阴虚者加知母10克,龟板,鳖甲各12克;阳虚者加干姜10克,附片15克;瘀结者加桃仁10克,红花5克;湿热者加苍术10克,黄柏10克.  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疗骨质增生时,有许多中医师都喜欢使用马钱子或马钱子制剂.临床证明,马钱子及其制剂对骨质增生的确有很好的疗效.但是,马钱子辛热有毒,服后有头晕和周身热感,应严格掌握其用量和禁忌.患者不可急于求成而擅自使用.  80年代之后,利用纯天然锯峰齿鲛,即大青鲨软骨粉来再生人体关节软骨,从内部恢复关节,彻底治疗骨质增生,已成为各先进国家的全新尝试.在欧洲,鲨鱼软骨粉的萃取物已经被认定为骨质增生的药品,美国OAM(替代医疗事务局)也把鲨鱼软骨粉当作代替医疗的一环进行研究和普及,而日本则采用锯峰齿鲛软骨粉作为代替医疗的一环广泛运用于骨质增生的临床,并归纳出针对骨质增生的最佳服用量为7.5g/天的统计数据,取得显著成效,为人类彻底解决骨质增生带来了明亮的曙光.  骨质增生的家庭治疗法  骨质增生会摩擦相邻的骨头和神经,血管,导致发炎,并可能在神经末梢形成微小的肿瘤,使患者异常疼痛.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手术治疗,因为骨质增生常会再生.  1,选择软底鞋  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胜过皮制的).穿得舒适比穿得好看重要.慢跑鞋是不错的选择.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可在脚跟处加护垫,以减轻疼痛.  2,垫上泡沫软蛰  软垫可减轻骨质增生对周围的压迫,可以在软垫骨刺相应的部位挖一个洞.  3,热敷  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4,泡脚  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用冰按摩脚底也有帮助.  5,有选择的锻炼  你可以用骑脚踏车或游泳取代走路或慢跑,既达到了锻炼的目的,又不会伤及病脚.  6,减肥  偏胖是引发骨质增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7,应避免的食物  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8,补充营养素  ①盐酸甜菜碱  用量依照产品标示.帮助钙质吸收.年长者较易缺乏盐酸.假使你有溃疡或严重胃灼热的病历,勿试此产品.  ②钙及镁箝合剂  钙每天1500毫克,镁每天750毫克.保持钙,镁平衡将预防不正常的钙质堆积.  ③蛋白质分解酵素  用量依产品标示.帮助营养的吸收及控制发炎.  ④维生素C甲生物类黄酮  维生素C每天2000~4000毫克,黄酮每天100毫克.一种抗发炎剂,对胶原蛋白及结缔组织有益,帮助减轻疼痛.  ⑤维生素B群添加维生素B6  每天50―100毫克.同时服用各种维生素B最能发挥其功效,维生素B6是制造盐酸所必需的.  9,天然药草  可使用山金车及洋甘菊泡脚.也可将这些药草包于布内,敷在脚上.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骨质增生”相似的文章

更多>>

骨质增生疾病

骨关节炎病人若做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 等化验检查,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少数炎症严重者,血沉和C反应蛋白可轻度升高。 滑液检查 :受累关节如伴发攒膜炎可出现滑液量增多,典型者清晰,黏稠,细胞...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