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黄热病

四、 黄热病

时间 : 2009-12-05 01:28:32 来源:bbs.soufun.com

[摘要]

业主论坛 北京房地产门户 搜房网

四、黄热病
黄热病是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经伊蚊传播,主要流行于非洲和中、南美洲。临床特征有发热、剧烈头痛、黄疸、出血和蛋白尿等。
1、疫情概况
黄热病曾是美、非、欧三大洲一些地方最严重的瘟疫之一,造成大量人群死亡。20世纪以来,该病明显减少,但在南美、非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仍不时流行。据WHO(1983)报告,1979~1982年期间,黄热病在非洲发生50例,南美洲发生695例,估计实际病例数为上述报告数的35~480倍。
2、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感染后大部分病人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者,约5%~15%仅少数病人病情严重而死亡。
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症状难以做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持续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这两型病例数较多,是流行病学上的重要传染源。重型和恶性型黄热病,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全病程10天左右。
(1)感染期(病毒血症期):起病急骤,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2)中毒期(器官损伤期):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之后的几小时~24小时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表现为体温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如出现频繁呃逆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见暴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而无明显肝肾损害。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
(3)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尿蛋白逐渐消失,黄疸渐退,食欲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
3、治疗
黄热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急性期病人应就地处置,以防止感染扩散。对病人应进行精心护理和对症治疗。
(1)一般处理:应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维生素B,C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2)对症处理:高热时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但阿斯匹林应慎用或忌用,因其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诱发或加重出血。腹痛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呕吐频繁时服用胃复安。有出血征象时用大剂量维生素K类。肾脏或心脏受累时,应及时作相应处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4、预防控制措施
(1)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由于我国尚无黄热病报道,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防止从国外传入。国境卫生检疫部门应经常掌握全球黄热病疫情动态,对来自疫区载有疑似黄热病病人的船舶、飞机及车辆等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规则》进行检疫。
(2)消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
(3)出国到流行区的人员,应事先接种黄热病疫苗。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 四、 黄...”相似的文章

更多>>

黄热病疾病

(一)一般常规及生化检查早期中性粒细胞数减少,血小板计数正常或稍减少,血清胆红素,ALT,AST等升高,病程等4~5天尿蛋白可增高至3~5g/L,大便隐血常呈阳性,脑脊液压力 常增高,细胞数正常,心电图可示ST...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