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04:33:41 来源:basic.shsmu.edu.cn
1.掌握: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基本(发生发展规律、病理分类及临床分类分期等)以及各种诊断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
2.熟悉: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放疗及化疗方法。
3.了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免疫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
[讲授]4学时
1.肿瘤定义及命名原则。
2.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条件。
3.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其诊断。
4.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
5.肿瘤的三大疗法(手术、放疗、化疗)
6.生物治疗(免疫、中药、基因)
7.特殊技术治疗(冷冻、激光、热疗)
[实习]2学时
实习一专科(门诊)病史的写法及要求。
1.主诉: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概括,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等内容,应简略扼要,与诊断相响应,不超过20个字,原则上不使用诊断性名词。
2.病史:以现病史为主,既往史中有阳性病史者亦应记录。现病史应围绕主诉详尽描述发病全过程,原则上应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演变、伴随症状、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诊治经过以及目前的全身情况。
3.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如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专科检查先口外再口内。(1)口外检查内容:面部对称情况,如肿瘤累及面部,则应记录周界、直径大小(厘米)、色泽、性质活动度以及是否有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及运动)。必要时图示。淋巴结有无肿大,如肿大应记录部位、数目、性质、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另外如有颞下颌关节、涎腺等疾病应作相应的检查。(2)口内检查内容:张口度,病变部位、周界、大小、性质等,溃疡者应注意深部浸润块的大小及活动度。对于粘膜、牙列以及牙体、牙周情况亦应记录。
4.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结果作出诊断,包括肿瘤部位、良恶性、组织来源、必要时应TNM分类。如暂时不能诊断者,可作出“初步印象”。
5.处理:对疾病作适应的治疗或进一步检查(化验、活检等)。
6.建议或治疗计划:即对主诉疾病的治疗意见。
7.签名:负责治疗的医师签名,实习医师应有上级医师签名。
实习二专科特殊检查。
1.淋巴结检查:(1)明确淋巴结扪诊的重要性,了解淋巴结的引流解剖区。(2)扪诊手法应注意轻柔,医师可站在患者的右前方或右后方。(3)扪诊顺序:环行链淋巴结――枕部、耳后、耳前、腮腺、面颊部、颌下、颏下。纵行链淋巴结――颈深上、中、下淋巴结以及脊副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4)扪诊时注意使患者肌肉放松,如检查颌下三角时嘱患者低头偏向患侧,以食指、中指及无名指置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向后及深部触摸,自上而下仔细检查。(5)记录各区淋巴结的数目、大小、性质、硬度、活动度等情况。
2.活组织检查(穿吸或切取):适应证:穿吸活检适用于肿瘤深在表浅组织完整者,切取活检适用于肿瘤表面有溃疡者。(1)体位:患者一般取坐位或半卧位,术者佩戴帽子、口罩,戴无菌手套。(2)常规先口内后口外消毒、铺巾,注意病灶区消毒不宜使用有色消毒液。(3)麻醉:可采用表面涂敷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避免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后者可能挤压肿瘤组织,易致转移或组织变形)。(4)无论穿吸或切取都应注意手法轻柔,尽量减少对肿瘤组织的刺激。(5)穿吸过程中始终保持穿刺针筒内负压,并作多方向穿吸,穿吸物应注射于滤纸上,立即送病理科作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6)切取物应包括周围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切取应在溃疡边缘进行,不可从溃疡中心切取,以免无法作出病理诊断。术中注意使用新刀片,避免钳夹。(7)术后伤口可用纱条轻轻压迫10-15分钟以防出血,如无效者可缝合1-2针,5-7天后拆线。
1.术区消毒应无色液体。
2.术中应动作轻柔,减少对肿瘤的刺激。
3.切取标本不可挤压、钳夹,以免影响诊断。
1.试述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2.试述活检的主要方法及注意事项。
3.良恶性肿瘤治疗原则、选择依据。
4.什么是“无瘤操作原则”?
5.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地位及其适应证。
6.试述肿瘤的预防措施。
7.名词:(1)肿瘤防治的“三早”(2)TNM分类(3)保存性功能外科(4)修复性功能外科(5)救治性外科
1.吴奇光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实用肿瘤学》编辑委员会,实用肿瘤学,第一册,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
第二、三节口腔颌面部囊肿、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掌握:口腔颌面部囊肿、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基本概念。造釉细胞瘤、牙源性角化囊肿、脉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骨化性纤维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及其余颌骨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其余内容均属了解,供学生自学。
[讲授]4学时
(一)牙源性肿瘤的定义
(二)牙源性肿瘤的分类(WHO)
1.造釉细胞瘤(1)组织来源(2)病理(3)生长与扩张(4)临床表现(5)X线表现(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原则
2.牙瘤(组合性、混合性、囊性牙瘤)(1)组织来源(2)临床表现(3)X线表现(4)诊断(5)治疗原则
3.骨化性纤维瘤(1)来源(2)病理(3)临床表现(4)X线表现(5)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
4.神经纤维瘤
5.神经鞘膜瘤
6.血管瘤(1)分类(2)各类型的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及鉴别诊断(5)治疗原则及方法
7.淋巴管瘤(1)分类(2)各类型的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原则
8.脉管瘤治疗进展
[实习]2学时
实习一良性肿瘤专科(门诊)病史的写法及要求
1.主诉:病人就诊时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概括,包括时间、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等内容,应简略扼要与诊断相呼应。不超过20个字,原则上不使用诊断性名词。
2.病史:以现病史为主,既往史中有阳性病史者亦应记录。现病史应围绕主诉详尽描述发病全过程,原则上应包括: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主要症状特点、病因与诱因、病情的演变、伴随症状、与本病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诊治经过以及目前全身情况。
3.检查:以口腔颌面部检查为主,如有全身性疾病时应作必要的体检,如心脏听诊、、测量血压等。专科检查先口外再口内。(1)口外检查内容:面部对称情况,如肿瘤累及面部,则应记录周界、直径大小(厘米)、色泽、性质活动度以及是否有功能障碍(包括感觉及运动)。必要时图示。注重肿块的性质,如有无“乒乓”感、压缩感、震颤感。听诊有无杂音,如拟为血管瘤需作体位移动试验,特别是需要作穿刺检查的应检查,穿刺物的色泽是否凝固,有无结晶等。(2)口内检查内容:张口度,病变部位、周界、大小、性质等。对于粘膜、牙列以及牙体、牙周情况亦应记录。牙源性肿瘤读片:通过对各类常见的牙源性肿瘤疾病的X线摄片的读片,掌握此类肿瘤各自的X线表现特征,并结合造釉细胞瘤患者的实习,掌握造釉细胞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分析结果作出诊断。
实习二脉管瘤(血管瘤)诊断、鉴别诊断及特殊治疗
血管瘤(海绵型)病人的检查及治疗
1.常规检查:(1)视诊:仔细观察瘤体部位、表面色泽、有无毛细血管扩张及有无继发感染、出血等。(2)扪诊:着重体会肿块的质地、压缩感、有无静脉石。体位试验结合视诊将患者调整至头低位,观察肿块是否增大,恢复正常位置后,肿块是否随之缩小,恢复原状。
2.深组织检查(穿刺检查):(1)体位:患者一般取坐位或阗卧位,术者佩戴帽子、口罩,戴无菌手套。(2)常规先口内后口外消毒、铺巾,注意病灶区消毒不宜使用有色消毒液。(3)麻醉:可采用表面涂敷麻醉或神经干阻滞麻醉,避免使用局部浸润麻醉(后者可能挤压肿瘤组织,易致转移或组织变形)。(4)穿刺注意手法轻柔。(5)观察穿刺内容,是淋巴液还是血性液体,如是血性液体应观察其是否凝固、凝固者可诊断为血管瘤,注意血性液体的颜色及排除穿入血管的可能。(6)术后伤口可用纱条轻轻压迫10-15分钟以防出血,如无效者可缝合1-2针,5-7天后缝线。
3.相关治疗(激光、冷冻治疗):(1)初步了解常用激光器、冷冻治疗仪器的应用范围。(2)Nd:YAG激光治疗海绵状血管瘤。①局部麻醉,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或阻滞麻醉。②Nd:YAG激光凝固治疗血管瘤。或用液氮干冰筒冷冻治疗血管瘤。
1.口腔颌面部肿瘤第二、三节概念。
2.口腔组织病理学,牙的发育。
1.含牙或始基、角化囊肿与造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2.造釉细胞瘤的X线表现。3.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4.血管瘤、淋巴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分类、治疗原则。
[参考书]1.吴奇光主编:《口腔组织病理学》牙源性肿瘤,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第四节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1.掌握:舌癌、牙龈癌和颊粘膜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原则。
2.熟悉: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腭癌、唇癌、浆细胞肉瘤、骨肉瘤、皮肤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4.其余内容自学。
[讲授]8学时
1.舌癌、牙龈癌、颊粘膜癌、颌骨中心性癌、上颌窦癌、口底癌。
2.恶性黑色素瘤、恶性淋巴瘤、骨肉瘤、唇腭、皮肤癌。
[实习]2学时
实习一以舌癌为例写一份恶性肿瘤专科病史。
1.主诉:病人就诊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要求时间、性质、及伴随症状、不超过20个字。
2.病史:以现病史为主,包括发病至就诊时全过程。
(1)口外:肿瘤是否导致面部畸形、肿瘤大小、质地动度、是否有功能障碍(感染及运动)可画图示。淋巴结检查详见肿瘤概论实习内容。(2)口内:张口底、张口型、病变、肿瘤是否呈菜花状。
4.诊断:根据病史及检查作出初步诊断。
5.处理:需进一步检查者(CT、MRI、活检)作出治疗计划。
6.签名:负责带教老师签名及实习学生签名。
实习二观看颈淋巴清扫术录像。
1.麻醉:一般采用经鼻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2.体位:仰卧全、垫肩头后仰偏向对侧。
3.切口:类矩型瓣。选择切口原则应能充分暴露术区,不影响皮瓣血运。
4.翻瓣:前瓣至舌骨下肌群外缘。后瓣至斜方肌前缘。上瓣到下颌骨下缘。
5.显露及清扫镇骨上三角:切断胸锁乳突肌下端及颈内静脉。
6.解剖颈动脉三角。
7.解剖颈后三角。
8.清扫颌下、颏下三角。
9.切除腮腺下极及胸镇乳突肌的上端。
10.切断颈内静脉上端。
11.手术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氮芥湿敷15分钟。检查有无出血及乳糜瘘。分层关闭创口,放置负压引流球2只。术毕。
1.《口腔颌面外科学》第七章第四节。
2.《口腔组织病理学》恶性肿瘤章节。
1.口腔颌面部鳞癌的临床表现,不同原发的临床特点。
2.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以何种为最多?大约占多少?为什么?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