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黑热病

黑热病25例临床分析

时间 : 2009-12-04 16:04:07 来源:lw.china-b.com

[摘要]

中图分类号:R53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253401-0032-01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黑热病病人2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告如下:1临床


中图分类号:R531.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53401-0032-01

我院自1993年以来共收治黑热病病人25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告如下:

>1.1流行病学资料

25例病例有11例来自我省理县、汶川一带的黑热病疫区,该区域汉、藏、羌多民族杂居,村民普遍养狗,历史上持续有黑热病发生。3例是由本省其他地区去该疫区感染。另有11例由本省至新疆、甘肃感染,为输入型黑热病。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汉族20例,羌族3例,藏族2例;汉族5例为本地感染,15例为至疫区感染,藏、羌族均为本地感染;发病年龄2.5~52岁,其中~10岁6例,~20岁0例,~30岁5例,~40岁8例,~50岁5例,50岁以上1例;发病季节2~4月5例,5~7月7例,8~10月8例,11~1月5例。

1.2临床表现

发热25例,其中典型双峰热6例,驰张热3例,午后低热2例,不规则发热14例。体温最高达41.1℃,发热多在39℃~40℃之间,能自行下降。肝脾同时肿大23例,单纯肝肿大1例,脾肿大1例,脾大过脐者13例。贫血25例,重度贫血9例,中度贫血16例。食欲不振6例,消瘦7例,倦怠19例,厌油6例,TEXT-DECORATION:underineCOLOR:bue;TEXT-DECORATION:

underineCOLOR:bue;TEXT-DECORATION:underine/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id=2/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id=3/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id=4/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id=5/mediine/JSCX/200703/27188.asp?id=6’>。

我省阿坝州汶川一带是我省黑热病的疫区,四川黑热病属犬源型,人的感染以儿童为主[1]。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有11例是本地人在当地感染,3例为本省民工在当地务工而感染,感染四川黑热病的患者儿童占42.9%。11例为本省农民至甘肃、新疆打工而感染,表明人口流动对黑热病的影响因素极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发热是黑热病早期的重要特点,本组病例均以发热为主诉症状,其热型多为不规则发热,体温最高达41.1℃,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肝脾肿大也是患者的常见主诉。脾脏出现肿大的日期难以确定,一般在发热持续两周后即可触及,病程越长脾脏肿大越明显,超脐部者占52%。肝脾同时肿大者占92%,年龄越小脾肿出现越早,与王兴武等的告一致[2]。肝肿大一般在肋缘下2~3m,部分患者在剑突下可触及3~4m,占32%。贫血与白细胞降低明显,均达100%,全血细胞降低也较明显,占64%,降低程度与病程正相关。本组病例误诊率高达64%,多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和感染,因此临床医生<

/font>对于发热、贫血、肝脾大的病人应高度重视,反复追问流行病学史,尤其是外出务工历史,以利于明确诊断。对于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均支持黑热病的诊断,骨髓又未能查见利―杜体的病人,可以考虑诊断性治疗。治疗以斯锑黑克200mg/kg~240mg/kg,平均230mg/kg,仅1例复发,疗效明确。

1,吴远祥,陈敏.儿童黑热病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1994;2∶41

2,王兴武,李瑛.甘肃陇南黑热病163例临床分析〔J〕.地方病通,1999;14∶104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黑热病25例临床分...”相似的文章

更多>>

黑热病疾病

病原检查常用的方法有: ⑴穿刺检查 1)涂片 法:以骨髓穿刺物作涂片,染色,镜检,此法最为常用,原虫检出率为80%~90%,淋巴结穿刺应选取表浅,肿大者,检出率为46%~87%,也可做淋巴结活检,脾穿刺检出率较...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