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编号11015651至11015700间共46条。
11015651:配合中医“闻诊”有技巧
闻:勿吃香口胶勿压抑咳嗽“闻诊”是医生根据患者发出的气味和声音来判断疾病,香水或香口胶会掩盖患者的气味。此外,患者发出声音的强弱等对疾病的诊断也很有用,不要刻意地渲染或抑制自己的声音,如看咳嗽病时既不要怕医生听不见而大声咳嗽,也不用忍住不咳嗽而两眼泪涟涟。患者应该注意到,尽管医生有职业道德要求其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但邋遢的身体气味是任何人都不愿意闻到的。另外,还包括酒气、口嚼大蒜等气味...查看详细(406字节)
11015656:诊断月经病时怎样进行闻诊嗅气味
闻诊包括闻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前者凭听觉以诊察病人的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后者凭嗅觉以诊察病人和病室的气味以及病人的排泄物等,来鉴别疾病。嗅气味:口出酸气者,多为胃有宿食,可见于经行胃痛、经行泛酸等;口气臭秽者,多有胃热,可见于经行神志失常、经行口疳等。月经臭秽者,多属瘀热或湿热;经味腥臊者,多属寒湿;经味臭秽难闻者,多为湿热蕴结成毒等...查看详细(536字节)
11015658:辨别口味自测疾病
假如你的口味异常,请注意,这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1)口苦:多为肝胆有热,胆气熏蒸所致。(2)口甜: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又称口甘,多属脾胃湿热所致。(3)口酸:多为肝胆之热侵脾所致。(4)口辣:是口中有辛辣味或舌体麻辣,多为肺热盛或脾火炎所致。(5)口咸:是自觉口中有咸味,多见于肾虚患者,此为水液口泛之像。(6)口淡:指口淡无味,饮食不香...查看详细(778字节)
11015659:中医问诊都问什么
问诊是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系统而有目的的询问。包括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起病原因、发病及治疗经过、现在的症状及过去的病史、家族史等。具体来讲,可以包括问寒热、问汗、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口味、问二便等。问寒热寒热的产生,主要决定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的阴阳盛衰,是机体正邪相交的表现。但寒不热:病人感觉寒冷,而不发热。属于阳气不足的虚寒证。但热不寒:病人发热,不感觉冷或反而怕热...查看详细(3477字节)
11015660:十问歌:问诊都是问些啥
问诊内容涉及范围很广,是获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径,很多名老中医非常重视问候,问诊包括问一般情况,问生活史,问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问起病,问现在症,明朝张景岳曾编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谒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眼药叁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对需问内容做了一个概括。...查看详细(372字节)
11015662:望闻问切论
望者,看形色也。闻者,听声音也。问者,访病情也。切者,诊六脉也。四事本不可缺一,而唯望与问为最要。何也?盖闻声一道,不过审其音之低响以定虚实,嗽之闷爽以定升降,其他则无可闻也。切脉一道,不过辨其浮沉以定表里,迟数以定寒热,强弱以定虚实,其他则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且时大时小,忽浮忽沉,六脉亦难定准,故医家谓据脉定症,是欺人之论也。惟细问情由则先知病之来历,细问近状则又知病之浅深,而望其部位之色,望其唇舌之色...查看详细(610字节)
11015663:望小儿指纹
望指纹是儿科诊断的特殊方法,常用于3岁以内的幼儿。因幼儿脉部短小,诊病时又每多哭闹,易使切脉失其真象,此时可望诊指纹。纹指络脉(浅表静脉)在虎口至食指上中下三节,近虎口处第一节为“风关”(又名寅关),第二节为“气关”(又名卯关),第三节为“命关”(又名辰关)。纹见下节风关者为轻病,纹见中节气关者为重病,纹见上节命关者为危证,直透过三关者为最危之症。若脉络浮,则病在表;脉络沉,则病在里。应该注意的是...查看详细(1283字节)
11015666:悬丝诊脉--扑朔迷离(图)
大凡后妃们生病,总要由贴身的太监介绍病情,太医也总是详细地询问这些情况,诸如胃纳、舌苔、二便、症状、病程等。为了获得真实而详尽的情况,有时太医还要给太监送些礼物。--近代名医施今墨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拴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查看详细(1635字节/1图片)
11015667:疫苗与悬丝诊脉
最近突然惶恐着要打乙肝疫苗――想不到的时候也就那么安安稳稳地过来了,一旦提起来倒像有千斤重;顿时觉得刻不容缓,生活重心都移到这上面来了,仿佛再没有其他的事情,见缝插针地去医院。妈也在那头隔三差五地催,气氛一下子就吊起来了。我不当真也难,于是我就很难顾及别的事情了,尤其是公共关系这样鸡肋一样的课。医生让空腹去做检查,可怜我一大早水也不敢喝一口。挂号,开处单,交钱,盖章,然后把手臂伸进一个小窗口,年轻的男医生放下手里正得趣的早餐...查看详细(1458字节)
11015668:“悬丝诊脉”趣谈
传说,古时因为宫廷尊卑有序、男女有别,御医为娘娘、公主们看病,不能直接望、闻、问、切,只能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御医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俗称“悬丝诊脉”。在我国古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中,也有关于孙悟空“悬丝诊脉”的记述。“悬丝诊脉”真的能看病么?一日,乾隆皇帝宣御医看病,御医不知是那位妃子染恙,心想先讨个吉利再说吧。于是,在悬丝上诊了一会儿“脉”后,喜形于色地说:“启禀万岁,是喜脉!”乾隆一听...查看详细(1785字节)
11015669:解密太医为后妃的“悬丝诊脉”
在我国古典小说和传统戏曲里,常有太医为皇帝的后妃们“悬丝诊脉”的情节,具体方法是:后妃和太医各居一室,由太监或宫女将一根红丝线栓在后妃的手腕上,线的另一端交给太医把按,通过丝线辨别病情。这样做,是为了维护宫廷礼制,以防乱了宫闱。传说孙思邈给长孙皇后看病就用此法。因长孙从民间召来,不是有职衔的太医院的御医,太监就有意试探他,先后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脚和鹦鹉腿上,结果都被孙氏识破,最后把丝线系在娘娘腕上...查看详细(1302字节)
11015670:悬丝诊脉及其它
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病友在问“我的血糖高怎么治”这类问题,老夫认为在网上最多只能听一些参考意见,想真正得到一个好的治疗方法是不太现实的。由此联想到了悬丝诊脉的古代传说。小说里的所谓悬丝诊脉究竟是否真有其事姑且不论,科学发展到今天,利用网络来治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可以看作是现代的悬丝诊脉吧。但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网络治病还是要有对病人进行的一些详细检查资料。对疾病的诊断,传统的中医方法要望闻问切...查看详细(1235字节)
11015671:胖舌
胖
舌病状名。舌体肿胖。舌体胖大,色淡而嫩,舌边缘有齿痕。多属脾虚。舌色深红而肿大满口,是心脾二经有热。舌肿胖,色青紫而暗,多见于中毒。参见舌胀大条。...查看详细(158字节/1图片)
11015672:腐苔
腐苔curdycoat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的苔质。腐苔多属热证。多因胃中阳气有余,蒸发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而成。若苔色晦暗垢浊,或白或黄,称为浮垢苔,常见于食积、痰浊、湿热之证。若舌面上粘厚一层,有如疮脓,则称脓腐苔,常见于内痈病重。其中肺痈舌苔白腐,肝痈舌苔紫灰脓腐,胃痈舌苔黄腐。若舌面上生一层白膜,或出现饭粒样糜点,称霉腐苔,多因胃脘腐败,津液化为浊腐上泛而致...查看详细(520字节/1图片)
11015673:老舌
舌|y理粗糙,形色浚樯n老舌。主病及相P研究:老舌多由於邪夥绞獠凰ィ寿|陨n。《R床舌法・舌分法》J椋参镏恚t其形浚渖n老;t其w浮胖,其色赡邸6遥馍兄桑滟|尚嫩,其庖咽滟|t浴9什徽舌色苔色如何,舌|n老者都C。且邪峥菏庋於上,正邪率股嘈紊浚识嘀嶙C。《q舌指南・辨舌之神狻芬嗾J樯噘|可n老...查看详细(1164字节/1图片)
11015674:绛舌
绛舌绛舌常见于现代医学感染发热性疾病的极期、败血症、烧伤、恶性肿瘤、肝硬化、
尿毒症、结核病等。...查看详细(104字节/1图片)
11015676:立夏宜吃稀食(节气话饮食)
立夏时间:公历5月6日,农历四月初九。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温暖的春季已经结束,炎热的夏季即将开始。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在煮粥时加些绿豆或单用绿豆煮汤...查看详细(1546字节)
11015677:脉象解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
弦脉等。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查看详细(1577字节)
11015678:中医帮你戒酒 穴位电刺激
有着40多年酒龄的王大爷嗜酒如命,一个月能喝下20多斤高度白酒,因饮酒添了许多疾病,用过很多方法,但仍戒不掉酒瘾。然而,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经过半个月的酒依赖电刺激厌恶治疗后,王大爷肚中的“酒虫”不但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再闻到酒精的气味就干呕,浑身不自在。据治疗酒精药物依赖的专家李静副教授介绍,能让王大爷成功地戒掉酒瘾,靠的是一种最新仪器――穴位神经刺激仪。通过电生理的作用原理,将穴位神经刺激仪的电极贴附在酒依赖病人手臂的相关穴位上...查看详细(995字节)
11015680:京城连续扬沙天应该吃点啥
入春以来,我国北方接连遭遇沙尘天气,并创下近年之最,北京也连续几天被沙尘笼罩着。环境污染、出行不便是沙尘天气带给人们的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肆虐的沙土和浮尘使空气浑浊,呛鼻眯眼,增加了人们患病的几率。由于人的皮肤、眼、鼻和肺是最先接触沙尘的部位,因此这些部位受害最重。为避免不良天气对身体的危害,当沙尘出现后,要尽量减少外出,避免在外逗留,出门戴围巾、口罩,关闭门窗。在上述措施之外,我们可以在营养饮食中寻找一些对策...查看详细(3103字节)
11015681:可口南瓜美容防病(图)
“蔬中六友”是胡萝卜、南瓜、苦瓜、番茄、大蒜、黑木耳。这一组菜各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保健功能,长期适量食用它们,可以抗衰美容、抗癌防病,健康长寿。南瓜在食物短缺的年代,南瓜曾经当饭大显身手,但时至今天的小康社会,为什么南瓜还这么俏呢t原因有三:一是南瓜甜美可口;二是南瓜含有极其丰富的维生素A,能够强化黏膜,预防感冒,同时防止皮肤粗糙,有美容、健身的效果,还可预防角膜干燥症、夜盲症等;三是现代医学发现...查看详细(1143字节/1图片)
11015682:小米粥是消食片开胃养胃
很多人知道小米粥有营养,但却不知道它朴素的外表下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优点。在你没胃口、食欲差的时候,小米粥的作用不亚于开胃菜。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系张湖德教授指出,小米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价值较高,每100克小米含蛋白质9.7克、脂肪3.5克,都不低于稻、麦。一般粮食中不含有的胡萝卜素,而小米每100克含量达0.12毫克,维生素B1的含量位居所有粮食之首。小米含糖也很高,每百克含糖72.8克...查看详细(1720字节)
11015684:养生新招:酱菜风行日本
据台湾媒体报道,产自日本的养生酱菜最近在当地大受欢迎。报道中指出,一般酱菜以盐、醋和酱油腌制,味道过咸,不利于人体健康,而日本养生酱菜不仅避免了这些缺点,所用原料也更加天然。爱吃酱菜,是日本人饮食的一大特点。在日本超级市场中,各种各样的酱菜琳琅满目,占了整整一大排货架。除此之外,日本还有专门的酱菜商店,其中不乏一些全国知名品牌。日本人吃饭时,更是餐餐不离酱菜;即使是盒饭,里面也会搭配一到两种酱菜...查看详细(1469字节)
11015685:配合中医“望闻问切”有技巧吗
说起看中医,大家都知道讲求“望、闻、问、切”,但如果碰上一个“会看病”的患者,凭其适当配合可使中医诊断更加准确、迅速。别小看这些看病的技巧和小节,对于中医来说,很多时候一层口红几滴香水就可以让医生误诊。“望”:勿涂口红勿刮舌面“望诊”主要是医生通过视觉获得与诊断有关的信息,自觉或不自觉地掩盖自己的表象会影响医生的望诊的结果,导致误诊。现在的化妆艺术很容易以假乱真,如一个萎黄的面色本来是脾虚证的表现...查看详细(2695字节)
11015686:怎样从笑容观察病情
正常人的笑,是心情愉快的表露。医学家们发现,许多长寿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爱笑。我国的老寿星就是一副笑容可掬的形象。然而,笑容中也可能藏匿着某种疾病的蛛丝马迹。医学上称这种与疾病相伴随的笑为"病理性的笑"。老年人在罹患弥漫性脑动脉硬化症时,因脑组织发生缺血性退行性变,导致脑功能失调,可发生无意的笑,多数可伴有上肢震颤、步态不稳、语言不清等症状。儿童患了大脑发育不全症,可表现出特殊的憨里憨气的笑--"傻笑"...查看详细(948字节)
11015687:中医是如何观色知病的
皮肤的颜色因人种、年龄、日晒程度以及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由三种色调构成:黑色有深浅因皮肤中黑色素颗粒的多少而定;黄色有浓淡取决于角质层的厚薄;红色的隐现与皮肤中毛细血管分布的疏密及其血流量的大小有关。观察皮肤颜色的变化,对判断疾病有很大帮助。如果一个人皮肤的颜色与其平时的肤色有较大的改变,并排除了正常的外来影响,就要考虑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如皮肤粘膜变得苍白,就是由皮肤的毛细血管痉挛或血液充盈不足...查看详细(2435字节)
11015688:怎么样观察自己的病情
1.色发红,多为风热感冒;颧骨潮红,多为肺病;脸色苍白,为气血不足;脸色发黑,恶性贫血、药物副作用,多出现这种现象;眼圈发黑,多出现在失眠,过度疲劳,或妇女月经期;脸、眼、皮肤发黄,常出现在肝炎、胆囊、胆道性疾病;面部青紫,为缺氧现象,常在呼吸、循环障碍时发生,如先天性心脏病,重度心瓣膜病等。2.嘴里发苦,多为肝胆有热;口腔有食臭味,多为胃中有热,或胃病;口吐酸水,多为胃溃疡病;舌色发红无苔,属于胃阴亏损;舌苔发黄...查看详细(1105字节)
11015689:神色之迷之望“神”篇
望神:可以辨别病人神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神,指的是病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意识、神采和表情等情况的总和。如病人精神充沛,神志清晰,目光精彩,面色红润,表情活泼,语音洪亮,呼吸平静,则表示神气健旺,正气未伤。中医称此为“得神”、“有神”。有神,则疾病一般不太重,预后亦较好。如病人精神萎靡,神思恍惚,目光暗淡,面色晦滞,表情淡漠,言语低沉,呼吸急促,则表示神气虚衰,正气败散。中医称此为“失神”“无神”...查看详细(660字节)
11015690:神色之迷之望“色”篇
望色:色是各种色泽,它反映脏腑气血的外荣,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色,通常为青、黄、红、白、黑五种;泽,是色的荣、枯、明、暗等。色与泽心须等同重视,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的盛衰和疾病的发展变化。《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壁之泽,不欲如兰;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这是古代中医将色与泽综合望诊而辨证的经验总结,值得重视。望诊肤色...查看详细(795字节)
11015691:五种病“色”的望诊
⑴青色:主风、寒、痛诸证。多见于小儿惊风或青筋串鼻的小孩;或由于感受寒邪,身体某部剧烈疼痛,面色发青,如蛔厥(肠道蛔虫病);或见于休克,多由于周围血液循环不良,皮肤血管收缩所致。⑵白色:主虚证,是正气不足、身体虚弱、气虚、血虚或阳虚的表现。多见于贫血、失血、肺气虚、肾阳虚。如大出血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慢性肺病(肺痨)或慢性肾炎等病人多面色(白光)白。⑶黄色:主见于湿、虚诸证,黄而鲜明如橘子色的...查看详细(1160字节)
11015693:从人步态看得了什么病
1.保护性跛行:走路时,患侧足刚一点地则健侧足就赶快起步前移;健足触地时间长,患足点地时间短;患腿迈步小,健腿跨步大;患腿负重小,健腿负重大。这种保护性患足点地跛行,多见下肢受伤者。2.拖腿性跛行:走路时,健腿在前面患腿拖后,患肢前足着地,足跟提起表现为拖腿蹭地跛行。可见于儿童急性髋关节扭伤、早期髋关节结核或髋关节骨膜炎等。3.间歇性跛行:开始走路时步态正常,但走不了多远(严重者不到百米)患者就因小腿后外侧及足底胀麻疼痛而被近停步...查看详细(1609字节)
11015694:怎样以吞咽困难辨别病
吞咽困难是食物从口腔至胃的运送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症状。正常情况下吞咽流汁约3-4秒,吞咽团体食物约6-8秒即到胃贲门部。食管的任何一部位病变均可造成吞咽困难。例如:1.食管炎:是吞咽困难的常见原因。口腔卫生不良、营养缺乏、胃液返流等均可引起食管炎。食管炎患者除吞咽困难外,还有进食时疼痛的症状。其特点是,胸骨后烧灼样疼痛,常于进食后即可发生,侧位时亦可发生,而直立位后立即消失。疼痛放射至颈、背部...查看详细(2476字节)
11015695:什么是望诊
简单来说,望诊包括一般望诊和舌诊两部分内容,一般望诊又包括望神、察色、望形态、望五官等,舌诊包括望舌质、望舌苔。望诊首先是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如神志清楚,语言清晰,目光明亮,反应灵敏,称为有神,是健康或病情轻浅的表现。如精神萎糜,表情淡漠,目光晦暗,反应迟钝,甚至神志不清,称为无神,表示病情较重。通过望神可以对病人的病情和预后,做一个估计,做到心中有数。察色主要观察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根据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查看详细(1586字节)
11015696:什么是望形
望形:就是观察病人的形体、营养发育状态、以及肥壮、瘦弱、高大、矮小、端正与畸形等。望形,可知病人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正常的体形是,身体各部外观均匀,发育相称,胸廓宽厚,肌肉结实,五官端正,动作敏捷,活动自如。这是体质强壮,正气充旺的表现。病态的体形有:肢体畸形,鸡胸,龟背(多见于软骨病,佝偻病,脊椎结核),矮小侏儒(多肾虚、先天不足);虚胖(肥胖病);消瘦(多见于消耗性病)等等。...查看详细(394字节)
11015697:中医闻诊之听声音
闻诊即通过听声音和嗅病气测知病况,闻的内容具体来讲,可以分为声音、语言、呼吸、呕吐、肠鸣和病气等。声音正常的声音自然、音调和谐、语言表达清楚。病变声音:嘶哑:包括声嘶和失音,声嘶是嗓子干涩发音困难,失音是完全不能发音。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寒热相交伤肺所致。鼾声:如昏睡不醒,鼾声不断多因神志昏迷,气道不利。多见热入心包,或中风入脏之危证。呻吟:身有痛处或胀满时...查看详细(2129字节)
11015698:中医闻诊之嗅病气
嗅病气嗅病气可分为身体气与室内气两种。病体之气:口气:正常人说话时不会发出臭气,口臭为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酸臭气为内有食积,腐臭气多为溃腐疮疡。身臭:身发腐臭气,可考虑有疮疡。病室之气:病室有血腥臭,多为失血症;尿臊气为
水肿病晚期;烂苹果样气为糖尿病;均为危重病证候。...查看详细(308字节)
11015699:看人体的表面进行问诊
人们对长在脸上的
雀斑比较注意,因为它影响面容,于是人们千方百计求医就治。其实雀斑对人体健康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有些色素沉着却与某些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常可成为提醒人们发现内脏器官隐患的信号。黑色素斑与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早在本世纪初,医学家波茨发现一种奇异的病症,其特点是病人的口唇周围出现黑色素,犹如沾染上了柏油小点,同时伴有腹痛,肚子经常咕噜咕噜地作响,进而发现人的肠道里长有许多息肉。三十年以后...查看详细(2225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