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14:07:21 来源:www.zqlw.com
呼吸道异物堵塞的处置方法与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07-3-2110:38:58浏览数:添加到收藏夹
一、病发原因
呼吸道指的是气管、支气管和肺内更细的终末支气管等,它们是人体进行呼吸或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必经之路。如果有异物误吸入呼吸道将导致呼吸不畅,重者可以造成窒息,甚至很快死亡。所以,在遇有气道异物堵塞的时候,应采用各种方法立即将其排出,使呼吸道通畅,恢复正常气体交换。
呼吸道异物多发生于儿童,一般是由于儿童在进食或口中含物玩耍时,由于受惊吓、哭笑等原因不慎将异物吸入呼吸道。常见的异物有瓜子、花生、果类、笔套、小珠、小钮扣等;成人多因工作时将钉子、别针等含在口内,不慎吸入;亦有昏迷病人误将呕吐物、分泌物吸入。异物进入喉部后,会产生剧烈呛咳、气急、喉鸣、呼吸困难等症状,如较大异物阻塞声门,可因喉阻塞及喉痉挛立即发生窒息死亡。
二、症状特点
根据异物停留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症状。异物入喉部有呛咳、气急、喉鸣、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发声嘶哑等症状,如较大异物阻塞声门,马上可引起喉阻塞,病人因窒息而死亡。如较小的异物通过喉部进入气管,则可由呛咳转为间歇性剧烈阵咳,异物在气管内可随呼吸气流上下活动,并可听到异物冲击声门的声音。如此时小儿哭闹,异物可上行卡住声门而突然窒息死亡。如异物进入支气管,症状可缓解,可无任何不适或只有轻微咳嗽。视异物嵌顿的情况可产生肺气肿或肺不张。如为植物性异物,可刺激气管黏膜,而产生继发感染,可有发热、咳嗽,易被误诊为气管炎或肺炎。
呼吸道异物不全堵塞时,病人常常剧烈呛咳,进而呼吸咳嗽渐力弱,偶可发出呼吸哨音,同时,可因缺氧造成面色苍白并变为紫绀。通常病人会不自主地用手护住颈部或用手指指着自己的口咽部,面容痛苦但不能说话。如果主气管被完全堵塞,病人不仅不能咳嗽呼吸,常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摔倒在地,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三、救护基本方法
1、独立救治。如现场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救护者可从背后环抱病人,左手握拳,右手抓住左手背,放在病人上腹正中,快速用力向内向上压迫冲击4~5次。或者将上腹抵住椅背、横栏或坚硬物体边缘,弯腰用身体的重量向下冲击4~5次。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快速挤压腹部,胸腔间接受压缩小,从而产生瞬间胸内高压压迫两肺,使肺内气体冲出,气流上顶并带动气管内异物排出。
2、弯腰背部扣击:如果气管内异物没有完全堵塞气道,病人尚可进行呼吸,可以采用背部扣击的方法帮助将异物排出。在询问病人是否吸入了异物,并得到肯定的表示以后,应嘱其弯腰45°或近90°,救护者用手掌用力拍打病人两肩胛中部位4~5次,并嘱病人用力咳嗽,争取将异物咯出。如果采用头低位扣打,效果更佳。此法适用于成人及8岁以上儿童。
3、立位腹部冲击: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可以由救护者双手环绕病人腰间,左手握拳并用拇指突起部顶住上腹部,右手握住左拳,向上且向后用力冲击挤压。可连续做5~6次,然后再拍打后背数次,常可将异物咯出。此法适用于成人。
4、卧位腹部冲击:卧位腹部冲击法可用于身材矮小,难以环腰立位冲击的气管异物吸人者,但更多的是用于已经昏迷的病人。如果发现有人倒地不动,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时感到气道阻力很大,有可能是因为气道异物堵塞而导致缺氧,继而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将病人向救护者同侧翻转,并用手掌用力拍打后背两肩胛之间5~6次。然后检查其口腔是否有异物咯出,如果有异物咯出可用手指抠出。如果侧翻拍打无效,应立即将病人翻成仰卧位,救护者骑跨其双腿上,右手掌根压在病人上腹(注意不要太靠上压住箭突,防止在冲击压迫时将其压断),左手压在右手上,两手分指扣紧,两臂伸直,用力向上、向内、向外冲击压迫。反复冲击5~6次,然后查看口腔,如有异物排出,可用手指抠出。此法可用于成年人,对8岁以上的儿童,应该改用一只手冲压,用力亦应适当减少。
5、胸部冲击:如果异物堵塞气道的病人是孕妇或肥胖症患者,是不宜采用腹部冲击法,而应该使用胸部冲击法。救护者站在病人身后,两手从其腋下穿过至胸前,左手握拳并用拇指侧顶在病人胸骨中部(注意不要位置过低而压迫箭突或伤及腹中的胎儿),右手握住右拳,向怀中冲击式拉动压迫病人胸骨6~8次,直到异物被咯出。注意冲击压迫不要用力过大,防止造成肋骨骨折。如果较长时间不能将异物排出,病人逐渐因缺氧昏迷或意识丧失,不能再继续立位冲压胸部抢救,应立即改为仰卧位,救护者同样要骑跨在病人双腿上,用一手掌根压在胸骨中部,另一手重叠压在上面,两手叉指扣住,向下冲击压迫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