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踝部骨折

踝部骨折

时间 : 2009-12-04 01:59:03 来源:www.shguke.com

[摘要]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距骨被坚强的韧带牢固地稳定在内、外、后三踝所构成的踝穴内。踝关节的主要活动是跖屈与背伸。当屈伸活动时,距骨在踝穴内滑动。 -骨科论坛由上海西郊骨科医院主办,是骨病患者互助交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构成。距骨被坚强的韧带牢固地稳定在内、外、后三踝所构成的踝穴内。踝关节的主要活动是跖屈与背伸。当屈伸活动时,距骨在踝穴内滑动。  当踝背伸时,距骨体前段较宽部分进入踝穴,因而使内外踝的关节面与距骨关节面保持紧密接触,增加关节的稳定性,无内收外展活动。当踝跖届时,距骨体后段较窄部分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性较差,可有轻度内收外展活动。故踝关节跖屈时易产生内外翻损伤。  【发病】  踝部骨折,临床甚为常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及老年,儿童则罕见。骨折大部由间接外力引起。骨折的发生,乃由于内外踝附着的韧带将骨撕脱,或距骨撞挤踝部所致。  踝部骨折有许多类型。按部位分内、外单折,内、外双折,或三踝骨折。按受伤机理分类,实用意义较大。有内翻骨折,外翻骨折,外旋骨折,直压骨折,跖屈骨折,背伸骨折等。但以前三种最多见,余则少见。  内翻骨折:跳跃,从高坠地,奔跑等。足内侧先着地,或内侧踏在高突处,使足突然内翻,外踝可由于外侧韧带的牵捩而被撕脱,骨折块较小,骨折线为横形,向内移位。过大的外力将外踝撕脱后继续作用,距骨强力内翻,其内缘撞挤内踝,可将内踝撞断,骨折线从外下方斜向内上方,骨块向内移位,造成双踝骨折。甚则距骨向内侧半脱位。有时足强力内翻,外侧韧带撕裂,可造成内踝骨折,距骨向内侧半脱位,而外踝无骨折。  外翻骨折:发生机理与内翻骨折相反。单踝折先发于内踝,骨折线为横形。双踝骨折时,外踝骨折线为由内下向外上斜形,骨块大,有时骨折线在腓骨下1/3段,骨块向外移位,距骨可向外侧半脱位。  外旋骨折:外力使足过度外旋,或足不动而小腿过度内旋,使足外旋加外翻,内踩被撕脱,外踝被距骨前外侧撞折,骨折线可为螺旋形或斜形。外旋加外翻力过大,可造成三踩骨折,距骨可向后半脱位。  踝部骨折,多是关节内骨折,而且多有不同程度的韧带撕裂。伤后,局部可有大量积血引起严重肿胀,甚则皮肤起水泡。  直接外力引起的骨折,多为开放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  伤后踝部迅速肿胀,严重时可起水泡,广泛瘀斑,剧痛,活动功能丧失,踝部可明确地触知骨摩擦征。从体征也可初步判断骨折类型。内翻骨折,足可内翻畸形,很易触到向内移位之内踝。外翻骨折时,足外翻畸形,内踝部略凹陷,外踝骨折部位在踝尖上方。  外旋骨折时,足外翻畸形并有外旋。x线拍片,应包括小腿下1/3段。主要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全身可见一般伤气血症状。[Page]  【治疗】  一、闭合手法整复与固定:踝部骨折,复位要求甚高,应尽量达到解剖对位。不同的类型需用不同的复位方法。  (一)内翻骨折整复法:局麻、侧卧,患肢在上,上助手握小腿上段并固定,术者立于患肢远端,两手分别扳住足背与足跟上缘,两拇指顶住外踝,两食、中指扣住内踩,先向远侧拔拉,在此基础上,将踝外翻,整复骨块之移位。然后使足取中立位,一手握足前部,一手握住两踝骨,将足被动背伸与跖屈数次,骨折复位即稳定,并使距骨恢复正常位置。同时,借屈伸活动距骨对踝穴起模造作用,以使关节面恢复原有形状。  (二)外翻骨折:患者侧卧,患肢在下,术者手的放置与内翻骨折相反。两拇指顶内踝,食、中指扣扳外踝,将足内翻,使骨折复位。其余方法与内翻骨折同。  (三)外旋骨折:复位法与外翻骨折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即将踝扳向内翻时,同时使足内旋,即可复位。  整复后,施以摩捋手法。并检查踝部外形和骨折对位的情况,然后固定。  固定:将踝部包以棉垫,采用瓦形硬纸壳超关节固定法。即将两块硬纸壳剪成上宽下窄,屈成瓦形,两块内外相扣,下端与足底平,上至小腿下1/3段,两条扎带扎缚。先扎上面一条,然后在足底部垫小棉垫,覆一小块纸壳,用一窄绷带压住纸壳,往上拉紧,再扎缚踝上方的第二道扎带,将绷带两端扎住。将绷带之两端反回抽紧,于足底打结。最后以绷带包缠。如此固定,两踝被压住,足在中立位,限制了足的内外翻移动。踝关节仍可作轻度的屈伸活动,有利于骨折的对位。  若骨折块有向内外或前后移位倾向时,可在踝稍下方放置马蹄形小压垫,以助纠正。  固定期间,需及时调整固定松紧度。将患肢抬高,下面垫软枕。药物治疗与一般骨折同。  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踝部骨折绝大多数用闭合疗法可以治愈,且有良好效果。但有些情况尚需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适应症:  (一)外旋型:内踝撕裂,骨折端间夹有软组织,整复不良者。  (二)内翻型:内踝骨块较大,超过胫骨下关节面1/2以上者。  (三)后踝骨折波及胫骨下关节面1/3以上,且有距骨后脱位者。  (四)双踝骨折合并下胫腓关节分离者。  以内踝骨折切开复位为例:  腰麻或局麻。切口自内踝尖端上方3厘米处。胫前肌腱内侧缘开始,沿内踝向下向后弯曲,达内踝尖端后方。切开皮肤、皮下、深筋膜,勿损伤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将切口拉开,暴露踝关节囊前内侧及骨折处。清除折端问积血及碎筋膜片,直视下整复骨折片,以巾钳固定,用骨钻自内踝尖端向外上方向钻孔,用一适当长度螺丝钉固定之。清洗伤口,缝合关节囊及皮肤,用短石膏托固定。  如有下胫腓关节分离者,应在外踝另作一切口,在下胫腓关节面稍上方,并平行于此关节面由腓骨向胫骨拧入一长螺丝钉。  三、练功活动:固定后,即可练趾的活动,并逐渐活动踝关节伸、屈。禁止做重复受伤机理的活动。膝的活动不受限制。骨折基本连接后(固定约3~4周),即可解除固定,在不负重的情况下,积极锻炼踝关节活动。骨折牢固连接后,再锻炼负重。  【预后】  预后好坏,取决于骨折复位的精确程度及损伤程度。解剖对位者,一般预后良好。如骨折有移位,关节面破坏严重,则踝穴关节面便不适于距骨的运动,最终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内踝横形骨折,有时产生愈合迟延或不愈合现象,经手术治疗一般均能愈合。

关键词: 骨折 创伤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踝部骨折”相似的文章

更多>>

踝部骨折疾病

X线和CT检查 有利于本病的诊断: 1、X线检查: 对于应力骨折明显时,X线片显示骨皮质断裂,有的可见骨膜增厚;若骨折早期仅局限在骨皮质内,或骨膜增厚不明显,X线平片容易漏诊,X线平片只能发现其大的撕脱骨...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