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幽石
[智者]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现象。许多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2-3天后面色发黄,过几天更明显了,感到很害怕,甚至误认为孩子得了肝炎。实际上,这个时期的黄疸大部分是正常现象,只有少数情况是由于疾病造成的。\r\n\r\n先谈谈正常现象,足月新生的婴儿多数在出生2-3天出现面部发黄,第4-5天稍加重,且躯干和四肢也有点发黄,第5-6天以后就会逐渐减轻,到7-10天可以完全消失。而早产的婴儿黄疸退得要晚些,约10-15天左右消失,新生儿期的这种
皮肤发黄,医学上叫做生理性黄疸,是一过性的症状。这种黄疸的程度不重,对孩子的身体没有什么影响,不需要特殊处理。在黄疸期可勤喂母乳,使大便排出次数多些。如果是在家里,则可以让婴儿隔着玻璃晒晒太阳,这些方法都能减轻黄疸的程度。\r\n那么黄疸是如何形成的呢?黄疸是由于血液和组织中一种叫胆红素的物质水平增高时,皮肤粘膜和巩膜(白眼球)就要发黄。正常情况下,每100毫升血清中只含有0.2-1毫克胆红素时,皮肤和粘膜不发黄;当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增加到每次100毫升含2毫克及以上时,皮肤和粘膜就会发黄。而新生儿早期(7天以内的新生儿)有许多种情况可以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使皮肤发黄。那么能使皮肤发黄的胆红素又是什么东西呢?胆红素是由血液中红细胞破坏后产生的。当衰老的或过多的红细胞被挤压离开小血管,积存在组织内的红细胞破碎后就会产生胆红素,这时的胆红素在血液中,经过肝脏代谢后一部分随血液经过肾脏从尿中排泄,一部分经肝脏排至胆管,从十二指肠再排至大肠,随大便排出。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衰老的红细胞破坏所产生的胆红素,能够经过肝脏的代谢和排泄,而保持血液中的水平不升高,就不会发生黄疸,而新生儿早期有许多情况可以促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增高,使皮肤发黄。一种是新生儿胆红素产生的多,其原因是:1.红细胞数目过多。因为胎儿在母亲的子宫里是通过胎盘供给营养和进行氧气交换的,而且左右心是相通的,所以血液是动脉血和静脉血相混合,也就是说,胎儿在宫内是处于相对低氧的环境中,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适应生存和生长发育的需要,胎儿的造血器官就代偿性地产生了比较多的细胞,来满足胎儿氧气的需要。新生儿出生后,开始用自己的肺呼吸了,氧气足以达到正常水平了,这时过多的红细胞就要相继被破坏掉,从而产生了相对多的胆红素。2.新生儿出生时,头部受产道的挤压,常常出现头皮下出血,这些出血部位在吸收的过程中,红细胞破坏产生胆红素被吸收到血液中,加重生理性黄疸。第二种是新生儿在生后头几天内肝脏发育还不成熟,代谢胆红素的酶相对不足,不能很快地把过多的胆红素代谢和排出,这些过多的胆红素在血液停留时间比较长,通过血液带到全身,引起皮肤发黄。第三种是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新生儿出生头几天,大便是黑绿色的胎便。胎便之所以呈黑绿色是由于从胆道里排出的胆汁造成的,这也说明胎便里是含有胆红素的,这些含有胆红素的胎便,在肠道停留的过程中,可通过肠壁粘膜的毛细血管吸收到血液中,经过肝的门静脉到肝脏,重新参加了胆红素的代谢转化从尿中排出。如果因某些原因使胎便排出过晚,那么胎便内的胆红素被重吸收的就多,肝脏来不及代谢,过多的胆红素滞留在血液中,这也是造成黄疸的原因。\r\n\r\n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是属于病理性的。如母子血型不合或由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引起的,此类新生儿出现黄疸较早,出生几小时或24小时内就发现面部发黄,且黄的程度较重,进展也很快,如果不及时治疗,血中的胆红素超过一定水平,有可能发生脑中毒(也叫脑核黄疸)。也有些孩子生后头几天不太黄,而在出生后5-6天黄疸不但不退反而加重了,且小儿吃奶也不太好,这时要看看小儿身上有没有感染的情况,例如肚脐皮肤红、肿、有臭味,或皮肤有
脓疱等,这时的黄疸可能是由于炎症引起的。\r\n\r\n另有些新生儿出生2-3天出现黄疸,程度不重,但迟迟不退,甚至黄疸2-3个月了还不干净,这种情况要做具体分析了。一种情况是婴儿的黄疸不仅没有退,反而越来越加重了,而且大便发白,这可能是由于胆道梗阻,胆汁排不出来,肝脏内的胆红素被血液带到全身造成的。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病情重,应及早就诊。另一种情况出现在喂母乳的婴儿,叫母乳性黄疸。一类是母乳喂养量不足,不能使胎便排出,那么胎便内的胆红素被吸收,加上新生儿黄疸的其它原因,则黄疸出现延迟消退,当母乳分泌增多和喂养次数增加后,胎便很快排出,黄疸逐渐减退。另一类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理性黄疸一度减轻后又逐渐加重,至出生后2-3个月了黄疸仍未完全消退,但精神、吃奶、大小便均好,体重增长正常,肝功能化验也正常。母乳性黄疸,一般每100毫升血液中胆红素不超过20毫克,如黄疸更重可酌情停喂2-3天母乳,改用人工喂养,黄疸会消退,重新喂养母乳后,虽然黄疸又出现,但程度不会比原来严重。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r\n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r\n\r\n1.生理性黄疸,一般无需住院治疗,在家可以做日光浴,
多饮葡萄糖水,口服一些扶持肠道正常菌群的药物,以利退黄。 \r\n\r\n2.病理性黄疸的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多发生于产房或高危婴儿室,根据病情需换血,光疗,药物等治疗。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黄疸,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注意退黄疗法的应用。母乳性黄疸日光浴,口服退黄药物,必要时停母乳三天(用配方奶粉暂代替三天)再继续喂母乳即可,无需住院治疗,胆道闭锁需手术治疗。\r\n\r\n预防: \r\n\r\n1.既往有
死产史的母亲,一定弄清胎儿死因,如果是溶血病,再次怀孕时做好产前监测及治疗。 \r\n2.新生儿早开奶,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刺激肠蠕动排胎便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 \r\n\r\n\r\n\r\n\r\n\r\n回答:2005-05-1312:58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