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所致的,病程短,严重程度不同的一种急性蚊传疾病。此病潜伏期3~6天不等。发病突然,发烧、
头痛、背痛,全身肌肉痛,可出现虚脱、
恶心和呕吐。
病程发展过程中体温升高,脉搏反而减慢变弱,有时还有
蛋白尿和无尿。热型曲线呈马鞍状。早期出现白细胞减少,病期第5天最为显著。常见的出血症状有:鼻衄、口腔出血、呕血和
柏油便。早期
黄疸轻微,后期加重。病程呈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充血期)、缓解期和中毒期。
疫区本地居民病死率低于5%,非本地居民或在流行期间可高于50%。
黄热病是一种蚊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有城镇型和丛林型两种。丛林型是原发性自然疫源,而城镇型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从前者扩散形成。
该病传染源是人或灵长类动物黄热病病毒感染者(包括早期病人)。此病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者,再叮咬易感者而实现传播的。感染了病毒的伊蚊可终生带毒,并可经卵传给后代。可传播本病的伊蚊主耍是埃及伊蚊,另外据调查还有辛普森伊蚊、非洲伊蚊、黄头伊蚊和泰氏伊蚊等13种蚊子。人们对这种病普遍易感,感染者恢复健康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黄热病目前只见于非洲和南美洲。在非洲主要自然疫源地都在南北纬15”之间,而在南美洲自然疫源地却位于北纬10“以南和南纬20”以北的地区对黄热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措施,主要靠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
黄热病疫苗是极少数虫媒病中有疫苗可以预防的疾病之一,因此要求所有的因职业关系而需进人黄热病疫区的人或计划到该地区访问的旅行者应当进行预防黄热病接种。
黄热病疫苗因其保存条件要求很高,同时疫苗生产必须经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因此这种预防接种必须在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接种中心进行。我国卫生检疫机关均系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接种单位,因此旅行者一定要到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进行预防接种。
许多国家对来自或经过黄热病疫区或流行区的人境旅客要求必须持有有效的黄热病预防接种的国际证书,如果没有或证书未生效,将被隔离或拒绝入境。国际预防接种证书有效期为:自接种后10天起10年,如系复种其有效期自复种之日起延长10年,对未接种者应劝告其穿防护服,挂经二氯苯醚菊酯浸渍过的蚊帐或使用驱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