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2-04 15:05:45 来源:qkzz.net
hd因为病变肠段缺乏神经节细胞,而肠管持续痉挛,狭窄,肠内容物难以通过,形成功能性肠梗阻,其近端结肠继发性扩张、肥厚,甚至细胞退化变性,以致梗阻加重,患儿食欲营养发育均受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治疗方法,以保持排便通畅及恢复消化吸收功能。多数主张早日行巨结肠根治手术。hd手术要点是切除痉挛肠段,移行段及部分不能恢复正常功能的扩张肠段。王果等[1]认为,hd根治术尽可能多切除些扩大的结肠。扩大肠管神经节细胞往往已有不同程度空泡变性,如保留过长,因肠功能不良,术后神经节细胞变性进一步加重,必然导致便秘复发。然而,术口感染,尿潴留,吻合口瘘,直肠回缩,吻合口狭窄,腹腔感染,盲袋和闸门综合征,小肠、结肠炎,肠梗阻,污粪、失禁、便秘等并发症仍困扰着临床外科医师。国内外大宗病例的统计以及近期文献报道均证实hd根治术手术复杂,并发症多。像肛门污粪、失禁或便秘复发不但发病率高,而且遗恨终生。大家都在探寻一种更佳的术式。王吉甫等[2]认为,对全结肠显著扩张的病例采用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直肠直肠断端经肛门拖出吻合,同时作回肠暂时造瘘是适宜的。该法虽能较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但丧失了回盲瓣且需术后3个月再次手术闭合造瘘口。
水分吸收主要在右半结肠,而左半结肠吸收很少,直肠则无吸收水分的功能。切除回盲瓣后,vitb12、vite、脂肪酸、胆酸等均吸收不良,而且有发生胆石和尿路结石之虞,造成生理和营养的严重紊乱。goto用鼠实验发现切除全部结肠、回肠拖出组体重明显下降,4周后不能恢复,而且呈明显低钠症状。切除回盲瓣也丧失了回盲瓣之阻挡功能,结肠内细菌逆行进入小肠,造成菌群移位失调。sauer手术解决了既能最大限度地切除扩大肥厚的结肠,又保留了回盲瓣令其发挥阻挡功能,残留的升结肠能吸收水分,也不致vitb12、vite、脂肪酸等吸收不良,是其优点。在sauer手术中我们又结合soave手术(直肠黏膜剥除,鞘内结肠拖出术)的优点,将直肠黏膜剥除后直肠肌鞘内回肠拖出与直肠断端吻合,不需要解剖盆腔,无损伤盆丛神经和其他器官之虞,无尿失禁、大便失禁发生;完整地保留了内外括约肌,无盲袋及闸门形成。由于保留了直肠肌鞘,肌鞘背侧切开可避免术后直肠痉挛狭窄,避免术后症状复发的内括约肌综合征。另外,低位拖出吻合,减少了腹腔污染的机会。
本组3例术后跟踪随访,均获良好远期效果,因此我们认为sauer手术对先天性巨结肠全结肠扩张肥厚者行根治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结合soave术的特点,可预防术后尿潴留、大便失禁、污便等并发症。
由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临床出现功能性结肠梗阻、腹胀,结肠内大量粪便贮留、毒素吸收,病程越长,病情越重,造成营养发育不良、体质差、抵抗力差、免疫力低下;多伴发小肠结肠炎、贫血、低蛋白血症。因此有人主张sauer手术分1~3期完成。本组例2、例3均为1期根治,营养极差,术中均见腹水,给治疗带来更大难度。例1首次手术行乙状结肠造口,保持了排便通畅,恢复了消化吸收功能,增强了体质,期手术根治,得以顺利恢复。我们认为应根据病情分~期完成根治。在行1期根治术时,充分的术前准备至关重要。术前行结肠灌洗以清除结肠内粪便,解除腹胀,恢复肠道通畅,减轻中毒症状,改善营养状况,治疗肠炎。术前注重营养支持,使患儿情况逐渐好转,有利于接受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术前术后服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可改善肠道的吸收、分泌及运动功能,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以阻止或减少肠内细菌及毒素进入血液促进受损肠黏膜的修复及功能重建。
(本文图片略)
【参考文献】
1王果,李振东.小儿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4.
2王吉甫,卢光宇,张维麟,等.成人先天性巨结肠症.中华外科杂志,1989,27:33.
作者单位:513000广东英德,英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编辑:秋实)
2/3页123评论(0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