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蛔虫病

蛔虫病

时间 : 2009-12-04 04:13:19 来源:www.xayxh.com

[摘要]

蛔虫病蛔虫病是由于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寄生部位一般在小肠。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为特点,严重并发症有胆道蛔虫病和蛔虫性肠梗阻。病人及肠道蛔虫感染者为传染源,虫卵经口吞人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儿童感染串最高。本病属中医“蛔虫病”范畴。[临床表现]
1.幼虫所致症状:表现为咳嗽、哮喘,气急,发热,痰中带血或咯血,重者可出现紫绀、呼吸困难。
2,肠蛔虫症状: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伴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食欲不振,营养不良。亦可有磨牙,顽固性荨麻疹等表现。[诊断]
1。有吐虫或大便排虫史。
2.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或突然发热,咳嗽,痰中带血,哮喘。伴有夜间磨牙,流涎皮肤风疹团块,巩膜蓝斑,面部白色虫魔,唇内侧白色粟粒状小点,指甲花斑等。
3.实验室检查
(1)大便镜检发现蛔虫卵。
(2)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4.胆道蛔虫病应注意与胆石症鉴别。[治疗]
L西医药治疗
(1)驱虫治疗:肠虫清400mg,1次顿服;驱蛔灵,成人每次3~3,5g,儿童100~150mg/kg,睡前顿服或分1―2次服,连服2日;安乐士,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顿服200mg。
(2)并发症治疗
①胆道蛔虫病:镇前解痉:用阿托晶,654―2或杜冷丁;缓解后驱虫治疗。
②蛔虫性肠梗阻:补液支持治疗;胃肠减压;驱虫治疗;内科治疗不缓解,手术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虫阻肠道,湿热阻滞;脐周痉痛,时作时止,或吐虫、便虫,胃脘嘈杂,睡间磨牙流涎。
治法:驱蛔杀虫。
方药: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干姜6克、柴胡10克、枳壳10克、白芍3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苦楝根皮30克、槟榔15克、茵陈15克。
(2)脾胃虚弱:蛔虫病久或驱蛔之后,面黄无华,食欲不振,形体消瘦,舌淡,脉细弱。
治法:健运脾胃。
方药:木香6克、砂仁5克(后下)、党参15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山药15克、神曲10克。
(3)单方验方
①苦楝根皮30克,去表面红皮浓煎,早晨空腹1次服下。
②茵陈30克、乌梅30克、枳壳10克、苦楝根皮30克(去表面红皮),煎水,每日1剂,空腹服用。适用于胆道蛔虫病。
③大量口服食醋,用于胆道蛔虫病疼痛。[预防与调养]
注意饮食卫生。西安医学会(Xi'anMedicalAssociation)主办
西安谦和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制作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蛔虫病”相似的文章

更多>>

蛔虫病疾病

1.血常规:白细胞数多为正常,急性大量感染初期及幼虫移行期,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据报道,急性蛔虫性肺炎者嗜酸性粒细胞可达40%~80%,胆道蛔虫病与胆道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常明显增高。 2....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